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干精神:超常作为挺起仁和脊梁

攀枝花日报 2015-03-09 03:19 大字

县域观察·仁和区超常作为推动区域新发展

引言

3月的仁和春意盎然,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人们来去匆匆,用勤劳的双手付出超常作为,以实干精神推动区域发展。

2014年,仁和人负重奋进,在逆境中开创了区域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59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1.3%。

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行,仁和区进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2015年伊始,仁和人瞄准“全面小康、率先小康”的目标,秉承“达、融、乐、变”的城市精神,正以超常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高点,“四个全面”的生动实践在仁和的大地上铺开。

本报从今日起刊发以《

县域观察·仁和区超常作为推动区域新发展

》为栏题的3篇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徐铭

3月7日,星期六,仁和区委、区政府不少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在办公室忙碌。“星期一,仁和区十届五次党代会就要召开了,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区委办一名工作人员说。

准备会议资料、细化会议议程……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作为2015年开年后仁和区的第一件大事,此次党代会的召开将为区域未来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在距离仁和主城区几公里外的中坝乡的农田里,农民毛跃翠正忙碌不停。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她家种植的草莓卖了个好价钱,“今年再努把力,让包包更鼓些哦!”

在仁和的土地上,人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来新的一年,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仁和人毫不畏惧,以实干精神为引领,用超常作为挺起了区域发展的脊梁。

科学研判,破解发展瓶颈

“说得好听不如做得实在。”回顾2014年的工作,仁和区经信局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更要一件件抓落实。

2014年,仁和区经信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车间行、柜台行”活动,把73户规上工业企业和55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走了个遍,摸了个透”。同时,深入了解停产、半停产企业实际,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帮助其恢复生产。“政策及时落地,项目稳步推进,资金及时到位,这些都和打好提前量,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工作密不可分。”仁和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经历了2014年经济发展的“寒冬”,仁和区更加重视对宏观形势和区域实际的研判。在谋划今年工作,制定各项具体措施之前,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仁和今年及未来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四种关系”。

——“稳”和“进”。以增量激活存量,用存量促升增量,在稳固实体经济中夯实“稳”的基础,在提升实体经济中创造“进”的条件。仁和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发展热情;对重点企业继续采取“一企一策”进行支持;营造更加宽松的政务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节能降耗等多个方面提升经济增量。

——“转”和“赶”。在瞄准“赶”的同时思考“转”,在谋划“转”的同时坚持“赶”。一方面,千方百计加速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区县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能耗高、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远”和“近”。坚持“近抓增长”与“远谋转型”相统一,既重近期利益,又重长远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在调优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用活资源,在释放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升级。

——“大”和“小”。仁和的实体经济要有活力,不仅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在重点服务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

打破常规,助推发展提速

“虽然去年市场整体低迷,但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获得了不错的订单量。”在位于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的白云铸造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张锦自信满满。

作为仁和区机械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之一,白云铸造生产的锤头已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逆境之中,企业变压力为动力,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奠定了基础。

2014年,是仁和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下,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阵痛不断加剧,改革攻坚的难度不断增大。“负重奋进”,是仁和人对过去一年最直观真实的感受;“超常作为”,是仁和人在逆境中推动区域发展最有效的措施。

何为“超常作为”?在仁和区的决策者看来,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认识新常态,敢于打破常规,一切以推动发展为目标。

(紧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仁和区对宏观形势、区域实际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明确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添区域发展后劲的着力点。

通过坚持统筹发展、彰显特色,仁和在提质扩容中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成昆铁路扩能改造、丽攀高速公路建设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苴却砚文化街和宝灵寺周边环境打造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四十九片区路网完善、管网改造、地下通道建设及大竹河水库大坝抢险处理工程。

通过改革开放、多点发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组建专门机构,制定了经济体制、行政管理等改革实施方案;全年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项、合并5项,转为服务事项1项,区本级暂停办理7项,省市下放权限4项;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大力挖掘招商潜力和资源,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1.8%。

采取“超常作为”,2014年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其中,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更是可圈可点。

——围绕果、畜、烟、菜、粮五大优势产业,仁和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9个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和5个旅游新村。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农业增加值8.3亿元,同比增长4.4%。

——制定出台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急难险重”项目推进责任制,富邦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项目一期、钢城集团渣钢渣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顺利投入试生产。煤炭产业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根本转变。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5.7亿元,同比增长5.4%。

——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花城酒店、鑫岛欢乐世界等项目投入运营。大力发展近郊乡村游、生态观光游和阳光康养度假游,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9%。成功举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论坛、苴却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搭建各类促销平台,持续拉动消费,助推经济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同比增长9.6%。

真抓实干,提升发展质效

3月初,仁和区不少部门的工作安排已经细化到了今年7、8月份。“市七运会、2015欢乐阳光节开幕式等重大活动都将在仁和区举办,提前抓好落实,才能确保工作质量。”仁和区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说。

真抓实干,是仁和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制胜法宝。仁和人心中更加清楚,真抓实干也是提升区域发展质效的唯一途径。

今年,仁和区将坚持“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三个不动摇,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质效。

推进工业发展,仁和区坚持促进现有企业达产达效,实现稳定增长。通过强化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发展循环经济,促工业发展全面升级。

推进农业发展,仁和区坚持做强优势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重。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培育壮大“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边远山区和高寒山区发展规划。

推进三产发展,仁和区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制定出台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康养护理、运动健身等产业发展;加快优化汽车贸易、五金机电、钢材交易等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苴却砚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第三产业从粗放传统型向集约生态型转变。

在此基础上,仁和区还将以更新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加快城乡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城乡发展步伐。同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以崭新的形象站立在区域发展的前沿。

新闻推荐

禁赛18个月朴泰桓职业生涯仍将继续

□新华社记者周欣韩国游泳奥运冠军朴泰桓被禁赛18个月,禁赛期到2016年3月结束,距离国际泳联规定的里约奥运报名截止日期还有4个月,足够朴泰桓搭上“末班车”赶赴里约。正常情况下,禁赛不会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