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鸡汤看中国自己煲才香 透视中国另类公众舆论场

成都商报 2014-10-13 22:34 大字

微博微信“心灵鸡汤”火爆,这是当下中国的一个侧面

知识就是力量。不过这年头,“鸡汤”更是力量。

随便翻翻微博微信,那些“致父母”、“做女人”、“生活的真谛”、“思想的本质”……各种“鸡汤”主题扑面而来。无论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无论营销账号还是微博大V,各种心理按摩段子俯拾即是,任何一条看似情真也切实则空洞无物的文字,都可能引来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追捧。

我们究竟是有多孤独,需要如此大剂量的心灵良药来医治?我们又是多么渴望成功,才能使得成功学居然成为一门“显学”?但这就是当下中国的一个侧面,煲鸡汤者与喝鸡汤者各取所需,营养丰富抑或毫无营养的文字,拼贴出一幅另类公众舆论场。

心理学家

人民需要积极情绪,尤其是当积极情绪超过负面情绪至一定比例时,人便会充满活力。

经济学家

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诞生商机。于是,“鸡汤”,好红。

一种声音人士

我们不要把“心灵鸡汤”变成一个矫情的洗脑式口号。真正的鸡汤应该是用心灵熬出来的。

起源西方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鸡汤,是西方人十分相信的家庭药方。头疼发热等小病,一碗鸡汤就能缓解症状。“心灵鸡汤”正是取此意,通过讲述短小而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来缓解心理压力,为紧张繁忙的现代人提供简单而快捷的阅读材料。

说到“心灵鸡汤”类书籍,美国是它的现代发源地。1993年,两位美国励志演说家坎菲尔德与汉森收集了他们在多年演讲生涯中听到的励志小故事,集结成一本名为《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直译为“给灵魂的鸡汤”,即“心灵鸡汤”)的书。刚开始,他们到处碰壁,被超过140家出版社拒绝,最终找到一所小出版社愿意出版此书,谁知道一炮而红,一下子卖出了两百万本,两人再接再厉,出版了一系列、超过两百万本的《心灵鸡汤》丛书,不仅是那个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丛书,而且被翻译成了54种语言,全世界销售超过5亿本。这么多的书当然不可能再仅由两个人撰写,他们另辟蹊径,邀请大众上网为他们提交故事,选中出版的故事作者可以得到100美元-200美元的报酬。

不得不承认,虽然这些故事的真假有待考证,但大多数的确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启迪。

高产的鸡汤不是只有益而无害

鸡汤历来被人们当成是营养佳品,但营养专家说,鸡汤的主要成分其实是水,只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胆固醇,还有极其微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并不高,对一些心血管病和痛风病人来说,鸡汤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那么心灵鸡汤呢?

如果说“心灵鸡汤”类文字不过是快餐式、不痛不痒的小段子,与其共同归类于“励志书”的成功学书籍,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西方工业革命后,一小部分人白手起家成了百万富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硅谷的年轻成功者越来越多,这些人的传记成了许多人争相阅读的抢手货,进而引发了成功学的兴起。不少传播成功学的励志演说家都专注于介绍如何走捷径而迅速成功,而这种成功,又往往定义为经济上的成功,造成了人们心态浮躁,过分推崇物质。

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书籍在美国如此畅销,正是因为现代美国人也普遍存在心理焦虑,一方面竞争的压力使得美国人紧张而不快乐;另一方面信仰的缺失也让许多美国人走上了酗酒、吸毒的道路,越来也多的人开始转向心理治疗师。就像鸡汤那样,“心灵鸡汤”只能治些小“心灵感冒”,真正的心理顽疾,还是要靠长期的专业治疗。

同样在中国,鸡汤段子那时不时就会撞击一下心灵的温情话语,像一只柔软的手在你失意时轻拂了一下脸颊,顿感些许宽慰。但也许这只是一针麻醉剂,使心灵麻木,暂时失去痛的感觉,当药力过去之后,更大的痛感会让你伤得更重。还有一些“警句”,似乎对人生深有感触,给迷途中的你指点迷津,但是若按这样的指引走下去,可能会在迷途上走得更远而难寻归路。

一把钥匙打不开千把锁,无论是“情感分析师”还是“爱情专家”都煲不出包治百病的心灵鸡汤。如果不聆听个体内心的真实需要,也分析不出解决情感问题的有效方法。真正能给人以启迪的人生感悟是经过生活的积累和沉淀而产生的,没有人能量产批发。但有些博主,一天发出的鸡汤段子多达几十条,他真的有那么多人生体会和感慨吗?高产鸡汤中多是无病呻吟的空话或断章取义的摘抄。无病呻吟只能带给人更多的空虚,断章取义则会歪曲原著的本意。

“我们不要把‘心灵鸡汤\’变成一个矫情的洗脑式口号。”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的张德芬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表示,她的“鸡汤”《遇到未知的自己》等之所以畅销,与她丰富的阅历体验和人生价值思考有关,“真正的鸡汤应该是用心灵熬出来的。”

新媒体加入“煲汤”欢宴

拥有2000万微博粉丝的@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几乎每天都会捧上一碗“鸡汤”。比如:“那些真正快乐的人,他们的人生其实多半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又或者“拥抱是世界上最好的支持,足以磨灭一切的不美好。明天要上班了,抱一下!早睡,晚安!”类似的文字总会获得几千人转发,近千人评论。

逢特殊时日,“鸡汤”的需求量愈显得必要。比如6月7日高考夜,@央视新闻写道:“有一种青春叫高考……高考不是人生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明天最后一天,高考加油,青春必胜!”而@人民日报也在次日动情地表示:“生活之所以耀眼,是因为磨难与辉煌会同时出现。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而跟帖评论者大多延续了“鸡汤”式的文字,如“路在脚下”、“相信自己、加油”等。

“有意思的是,重阳节那天,我居然收到了母亲转发给我的微信,讲父母是子女最大财富的。收到后,我先是点了个赞,然后立即给爸妈打了电话。”一位“80后”女生告诉记者。她发现,自己母亲经常在微信上分享诸如“心态好、一切都好”,“问佛”,“敢不敢像他们那样幸福到老”等文章。而她自己有时会在周末分享一两篇与青春、未来有关的文字。

80后、90后们“鸡汤”前景大

如果说各种媒体、微信公众号通过“心灵鸡汤”可扩大自身受关注和影响力,那么传统图书层面上的“心灵鸡汤”则是直接与商业利润挂钩了。

在当当网图书频道首页的排行榜上,前5名中就有3个“心灵鸡汤”:分别是第二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第三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第四名《愿所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其中,畅销作家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7月正式出版,3个月后销售突破了百万册。刘同的这本新书也被认为是两年前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姊妹篇。出版商、中信出版社总编岳曾直言,《青春》与《孤独》的读者就是80后、90后,就是独生子女一代。

“鸡汤”亦需与时俱进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并接受“心灵鸡汤”。

批评者认为,“心灵鸡汤”飘香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愚蠢的心灵,二是人们喜欢听故事,而现代社会恰恰盛产这两样。前者意指人们的孤独与脆弱,后者批评了用故事掩盖现实的真实。今年6月,一位署名为“唐山”的时评人曾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泛故事时代,生意靠讲故事,职场靠讲故事,娱乐靠讲故事,连新闻都靠讲故事,既然都是故事,鸡汤格外有诱惑力,与现实的苦大仇深相比,它更像阳春白雪。

学者忧心,现在网络上盛行的“心灵鸡汤”多用有文采的语言进行包装,变成了概念与概念的竞技场,实则空洞无趣。

“看过一些‘鸡汤\’之后,就不想再看了。感觉挺不真实的,看的时候觉得写得好,看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从事律师行业的江先生说道。

另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王先生也认为,“鸡汤”里的道理都对,但到底怎么去领悟需要自己经历,只有自己人生走过才会有真正意义。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其实“心灵鸡汤”本身也在“更新换代”。

今年5月,上海图书馆的一份报告显示,曾经风靡一时的“心灵鸡汤”如《小故事大道理》《小学生50则心灵鸡汤》《让你难忘一生的111个童话故事》等已越来越不受读者待见,而励志类图书呈现出更专业的分类:比如家教类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处事修养类的《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以及一些情感类、自传体类的“鸡汤”。这些新式“鸡汤”定位更细化,仍然受到读者喜爱。

《非诚勿扰》“煲汤大师”曾子航:

仅给男女提供另一种参考

在中国当代“煲汤大师”中,“70后”的曾子航也是当代人物之一。去年4月,曾子航代替乐嘉,成为江苏卫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男嘉宾。这一节目家喻户晓,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情感畅销作家。他善于煲制情感类“鸡汤”,但有别于女性作家的温婉细腻,他以直白和犀利见长。比如他那句网上流传的“语录”之一:男人越没本事,越会指责女人现实;女人越没自信,对男人要求越多。所以,他又被舆论称为“狠男作家”。不过,10月6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这位情感专家却直言,“我可不敢说我是什么心灵导师”。他形容自己的定位是,“我只是以男性视角,提出了关于情感的另一种价值参考”。

问:您中文系毕业,如何成为一个研究情感心理的作家的?

答:从中国这一行业的大环境来看,中国去研究情感心理问题的多是女性作家,男作家比较少,但情感是由男人女人共同构成的,光有女人不行啊。在美国,欧洲国家,都是以男性情感作家居多,所以,我也想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问:《非诚勿扰》节目中所呈现的各种婚恋观,带给您怎样的触动?

答:其实还好。不同年代,年轻人的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都是不一样的,《非诚勿扰》为什么收视率一直很高?主持人孟非曾有一个说法,这个节目不仅是一个给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节目,也是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我觉得也是,我们的嘉宾从“70后”到“90后”,反映了男男女女对爱情的看法。

虽然有些嘉宾的言论有些争议,比如“宁坐宝马哭”的马诺,在一定程度上,她代表了所谓物质女、拜金女的看法,这种人在社会上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很多这样的女孩或许不敢这么说,但马诺把这种面具撕开了。

我想,对于偏激的言论我们可以批评、批判她们,但应该允许她们的声音存在,正视她们的声音。

问:您在节目中也很犀利。女嘉宾台下会觉得您是一个让她们受用的情感导师吗?

答:台上台下,确实有人会觉得我的言论对他们很有启发。有的女嘉宾会和我微博互动,有的偶尔发个邮件谈谈感想。但还是那句话,我觉得自己也不能说对她们帮助有多大,只是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焦点一

在哪煲

微博成最大“鸡汤砂锅”

《读者》杂志可以称得上是最早流行的心灵鸡汤了,而在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策划创作的畅销书《心灵鸡汤》登陆以后,一个小故事加一段故作深沉的解读,这种“鸡汤型”的表达方式得以确定,一大批“鸡汤书”纷纷问世。

微博问世,心灵鸡汤迎来了黄金时代。微博140字的特定局限,使心灵鸡汤的叙述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省略了故事的铺陈,貌似真理的精华部分直接端上桌面。就好像一锅煲好的鸡汤,鸡骨头、鸡肉和药渣滓全部扔掉,端上桌的已是纯纯粹粹的鸡汤了。

早期《读者》杂志呈现的美文式鸡汤已不多见,畅销书《心灵鸡汤》带来的故事型鸡汤也退场了,微博时代已经是段子式鸡汤的天下。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鸡汤段子在微博上“出锅”,微博变成了最大的“鸡汤砂锅”。

焦点二

谁在煲

各大网站都是“煲汤婆”

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主要的微博平台上都有一批“情感分析师”、“情感写手”、“爱情专家”或“情感时尚”等以情感、爱情命名的微博,从数万到百万粉丝不等。而草根微博涉及情感和爱情话题的更是不计其数。随机在新浪微博搜索上输入“情感”两个字,显示的搜索结果1亿多条,输入“爱情”两个字,显示搜索结果近10亿条。关于情感、爱情、婚姻的感慨、体会、吐槽微博上俯拾即是。大多数博主既是心灵鸡汤的炮制者,又是心灵鸡汤的享用者,呈现出“全民煲汤,全民喝汤”的磅礴之势。

如果是亲友圈的自娱自乐也就罢了,遭遇情感问题,写个微博吐槽,舒解心中块垒,朋友们转发评论一番,自己也释然。但那些粉丝数以万计的大V们却不同,每个鸡汤段子都有巨大的阅读量,再经评论转发扩散,影响不可小觑。他们就是专业或半专业的“煲汤婆”。

焦点三

为何煲

“鸡汤”背后有营销之手

人生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情感问题,尤其以女性为最。所以,针对女性的情感类心灵鸡汤最为畅销。这一类的微博也吸引了大量的女性粉丝。不过,真的有那么多情感专家在微博上不吝赐教吗?

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一些贩卖心灵鸡汤的微博背后,隐藏着营销之手。他们会把女性最常用的化妆品、服装、饰物、减肥等广告穿插其间。这本身并无不可,也许这就是微博营销的商业模式。但是,一个专事营销的账号,披着情感专家的外衣,他能够煲出真正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吗?就如同现在很多城市街头散发的一种杂志,有大众明星的封面,看上去像是健康、婚姻的期刊,实际上却是某妇科医院或男科医院的广告,那些看似很吸引眼球的内容,其实只是东抄西摘,用来掩饰广告的伪装物,甚至还有编造的病例。

焦点四

新病例

小心“鸡汤依赖症”

当今的中国年轻人,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置身于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情感问题得不到解决。还被各种各样的快餐文化包围,大多数人无暇也无心静下来通过阅读前人的积累汲取人生营养。所以,碎片化的微博、段子式的鸡汤便适应了心灵的“速补”和情感的“疗伤”需求。

问题在于有些心灵鸡汤本身就营养成分不高,甚至掺杂了一些精神迷幻剂。长久沉迷于情感类的心灵鸡汤,以至渐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痴迷中把自己变成情感白痴,整天在鸡汤段子里搜索自己的影子,就像看《红楼梦》一定要把自己套成林黛玉一样。这样的鸡汤依赖症无异于慢性中毒。

国际先驱导报 湛江日报

整理:余小红 何鹏飞

新闻推荐

乳腺癌也“爱”喝酒男性

很多人认为,乳腺癌只是女性的专利,其实不然。事实上,科学家早就将男性乳腺癌纳入医学研究的领域。美国癌症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数量,在所有男性癌症中占0.22%。因为目前对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