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云透出的自信彰显民企从幽怨转向全球化的理性

成都商报 2014-07-31 23:18 大字

□ 王如晨(夸克传媒负责人)

马云前天给员工发的一封信,在我看来,往小里说,是他在阿里IPO之前对内部士气的一次鼓舞与提醒,带有安抚用意;往大里说,可以说是迄今为止马云最理性、自信、坦诚的一篇文章,它涉及互联网时代的民营价值重估、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永续经营的信心。

这也意味着,马云与他创立的民营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正走出幽怨、愤懑,开始展露一个全球化企业的自信与理性气质。

这封信,马云从阿里几个月来遭受的质疑写起。而过去的几个月,外界对阿里的质疑已从业务、契约上升为对马云个人与阿里的“政治化批判”:阿里这么大,涉猎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一定有不可告人的政治脉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甚至危险的信号。在中国,被言论裹挟到政治化语境中的民营企业,最容易被“污名化”而成为靶子。这种言论波及的绝不会只是马云与阿里。

如果说15年前的阿里只是一只小猴子,那么如今它已长成一个800磅的大猩猩,一举一动会引发股东、利益相关者等社会各层面做出反应。有时我觉得质疑挺好,它能让外界约束一个青春期的阿里。十多年前的马云与阿里,言论充满太多革命情绪,需要一种中和的力量。而每当言论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恰恰又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自信,担负更大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公民的时刻。它给予一个企业廓清迷雾、超越自身的重大机遇。

这正是我想往大处说马云这封信的理由。我从他的言论里,确实体会到了这种气质。

“一个那么出色的中国公司会在国内外遭受那么多的指责和批评,实属罕见,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心理和现象了。”马云这一表态与其说是还击,不如说是传递自信。从这句话开始,这封信转向理性与平静,超越了过往一家民营企业创始人的幽怨与愤懑。

他坦陈,短短15年,阿里拥有如此规模和影响力,很“幸运”,“我们自己都还没完全适应”,社会各方面可能也没有准备好突然接受,因为以前做这么大的都不是民企。

如果我没说错,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群体里,该言论尚属首次表达。它有一定敏感性。以往每当民企做大后,总会遭遇各种压力。人们面对庞然大物中石油、中石化,不会有不安,但面对一个阿里还不习惯。

但中国上下还真得做好迎接这一趋势的准备。在我看来,这才真正意味着中国的崛起。民企阿里的壮大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最近15年来崛起的征候,并传递出一个大国的商业自信。

马云与阿里重估了民企的价值。阿里于中国社会的意义,绝非电商概念这么简单。它给整个社会灌注的信任,才是它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最大奉献。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民企弱,很多时候政府与个人及家庭之间缺少过渡组织,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结构缺少一种能化解民众与政府博弈的商业力量,导致整个社会信任度偏低。而阿里的崛起破除了这种质疑。从马云多年来言论的变迁也能体会到:最初他老是喊革命,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要破除垄断,但近几年你能感觉到,他越来越强调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社会责任、为国家解决社会难题、中小企业、青年。这意味着,马云与阿里已经从幽怨、愤懑步入理性、自信的阶段,开始扮演更多社会公民的角色。

就在近日,麦肯锡的一份报告透露,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业对整个GDP的渗透与贡献率,已经超过美国、欧洲及日本。在我看来,全球有哪个国家拥有像中国这样丰富的市场要素,这样丰富的线下资源?美国没有,欧洲日本更没有,这才是它的iGDP低于中国的真正原因。当被灌注了信任之后,一个人口基数庞大、幅员辽阔的中国,一定会生发出影响全球的新兴经济力量。

就像面对当代中国的崛起,西方人不适应、不敢面对、屡发指责一样,国内外许多社会力量,同样也没有意识到阿里诞生在当代中国的产业背景。其实这是一种共振。马云说,这是他与阿里员工“第一次”“享受”这种“不适应”,并强调“今后的中国,我们这样的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多”。我觉得,这就代表了中国企业家中坚力量的自信。

马云的信,其实透露了更多。他已经开始站在全球视野来思考阿里更远的未来。马云提醒员工,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IPO后社会环境变化,因为阿里与家庭、社区、城市、社会、国家是一种共生关系,面对外界质疑要充满包容。他说“这是风浪,但更是阿里人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是一种福报,一种修炼”,在我看来,这种心态下的马云与阿里,才真正具备走向卓越的基础。我一直认为,阿里是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大国最佳市场要素的融合,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也是全球市场规则对中国市场规则的适应与妥协,有些人觉得托大。在此我还要再延伸一下,我从马云这封信里看到,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所谓的跨国公司,而是要打造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在公司进化层面,在代表中国与全球科技巨头竞争的舞台上,马云与他创立的阿里,在这IPO前夜,已经初步具备了秀出自己的勇气与实力。而我相信,它所诞生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它持续超越巨头的深厚土壤。

(本文作者系夸克传媒负责人、百视通公共事务部总监,文章有删节)

新闻推荐

临空经济全面升级67.63亿 上半年工业投资总量全市第一

投资者说“6个月就能建好一座工厂,双流速度是个奇迹。”———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公司全球运营总裁弗安斯瓦·巴比尔“看好四川的发展前景,阿里巴巴将加快推动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智能骨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