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着手组建技术转移集团这一举动寓意着成都组工

四川日报 2012-07-30 18:14 大字

成都着手组建技术转移集团,这一举动寓意着——

7月23日,成都组工网公布一批干部任免动态,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企业出现其中——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公司,原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卫东出任董事长。

此前,成都已从市国资委等部门抽调专员成立筹备组,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这个公司正办理注册等手续,有望于一个月后挂牌。时值国家科技创新大会落幕不久,这一举动似乎更有深意。

梳理成都今年出台的文件,在“工业率先倍增实施细则”、“加快远郊县工业发展意见”、“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意见”中,科技创新均占去大量篇幅。在“产业倍增”战略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下,成都对科技及其成果转化,有着现实且急迫的需求。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成都汽车产业缺乏高端产品发动机,导致只能从事整车装配业务。科技创新,能否如同发动机一般,为成都注入澎湃动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又能否找到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制造”变“智造” 先要破除“两张皮”

2011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新一年的“倍增”目标,让压力陡升。

市经信委最近的一项调研则显示,包括新能源行业在内的众多企业,正受欧洲经济衰退影响。如光伏产业,出口严重萎缩,如入“寒冬”。

“美国一打喷嚏,为什么大洋彼岸要跟着感冒?”经信委技术创新处处长宋劲松说,新能源产业增长乏力,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技术、市场“两头在外”,关键技术设备均需从外地引进,以致在国际市场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升级产品,撬动内需。

这带给成都启示: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要引资,还要引技;不仅要制造,还要“智”造。

成都产业体系的演进,与此暗合。1995年,产值居前10位的主要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到2010年,前10位已被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取代。

“但科技与产业脱节、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不够、支撑不强的矛盾仍然存在。”2010年,成都发明专利申报5875件,获得授权1657件,授权率28.2%,发明专利特别是具有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数量少,客观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坦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和机构设置,与民营经济、新兴技术的发展不相匹配,一个显著例子是,成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能为之提供人才的高校却屈指可数。

科研院所担纲技术创新主角,使创新与效益、风险脱节,论文很多、专利不少,转化为效益的却不多。而美国、英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均在50%以上,日本更是在80%以上。

科技、经济“两张皮”背后,隐藏着合二为一的机遇。成都市经信委主任何礼表示,“围绕发展高端产业这条主线,成都一方面要挖掘、培育和激发现有企业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核心竞争产品的龙头企业,内培外引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大繁荣。”

科研机构“接地气”人才流动莫成单向

应运而生的技术转移集团,试图整合技术、市场、资金资源,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三个“孤岛”串联成链。

今年5月,成都公布《成都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首次明确了技术转移集团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跟踪技术项目1500项以上,筛选、评估和撮合技术项目250项以上,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100项以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230亿元。

这盘棋的要义,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市科技局局长刘筱柳分析,“技术转移集团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将立足现有基础,整合政府科技服务资源,形成涵盖技术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这些举措,旨在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接地气”。“四川大学、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等已尝试自办企业。”宋劲松说,这种学校或研究机构自办企业的模式,不同于“一锤子买卖”式的一般技术成果交易,它确保了企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后劲支撑。

成都另一个举措,同样惹人注目:先后组建新能源、新材料、汽车三个研究院,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成都市提出,到2015年将产业研究院的规模发展到6个,每个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和团队5个以上,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20项以上。

作为天府新区建设主战场的双流县,则对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给予重金补助,并将加快建设西航港科技企业孵化园、天府新城创新中心、天府新区大学产业城,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研发联盟、产业联盟、培训联盟等。

可以料想,这轮从市到县助推技术成果转移的浪潮,有望促进一批成果转化,甚至催生一批由科研人员领衔的创新创业企业。

“科研人员‘下海\’屡见不鲜,但反过来由企业回到高校‘上岸\’从事研究的还不多。”一位企业界人士则建议,要让高校科研对接市场“地气”,人才的流动也应该是双向的,不可偏废。

企业担纲创新主角 公共平台必不可少

国家科技创新大会,突出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政策调整的风向标。众多企业的发展也表明,企业可以在科技创新中大有作为。

“迈普有自己的研究院,公司1000多人,研发队伍就多达400余人。”该公司总裁助理谢红玲说,截至去年底,公司共获得国内外专利申请330多项,其中95%为发明专利,且转化率极高。

迈普的专利为何没有搁置?谢红玲称,迈普的研发分为两大类,一类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不愁市场,一类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研发,影响前沿,“前者所占比重更大。”

然而,科技成果转化时间长、投资大,也成为中小企业绕不过的坎。今年3月22日,地奥心血康胶囊获准在欧盟注册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药品。实际上,这种药品1988年便被创制,经过20多年临床应用,投入几千万元后,才通过欧盟上市认证。另外一家成都药企,耗时近6年时间,投入过亿元,尚未通过欧盟认证。

共享中试平台,或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医药行业缺少专门用于新药试验的公共动物实验室,汽车产业缺少公共的嵌入式仪表测试平台。”宋劲松认为,应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平台的作用,积极引导校办产业及校企联合体发展。

一张更大的共享之网已在成都铺开。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成都将强化“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信息情报共享、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共享、科技战略决策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六大”服务平台的资源集聚功能和成果转化功能,增强平台对外服务和开放共享的能力。

到2015年,成都能否通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产值16350亿元以上,各界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西部车城脚步铿锵 幸福资阳蓄势腾飞

——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现代资阳巡礼资阳,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1951年,“资阳人”头骨化石出土。公元前135年,西汉时期设置资阳县,后设州、郡,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