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凭啥说“潘长江式发型”是不良的?

攀枝花日报 2010-11-25 21:26 大字

■ 盛大林

“精神崩溃型”、“弄虚作假型”、“无钱理发流浪型”……在武汉市江夏二中的校园宣传栏上,12张手绘的男女生不良发型图整齐地排列其中,不仅绘画手法相当幼稚,发型的名称分类更是让众多学生感觉“很雷人”。江夏二中办公室吴老师称,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校方设置该展板,展板上的发型图例都是从网上的一个帖子上下载的,展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据《羊城晚报》)

江夏二中的这个展板确实“很雷人”。说实话,展板上图话的大多数发型,我也不太喜欢。如果我的孩子留出了那样的发型,我可能也会表示“反对”,但对学校以这种方式展示并贴上各种“不良”的标签,我却不能赞成。凭什么说那些发型是“不良”的呢?

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喜欢追逐潮流,追求特立独行,是学生的个性特点。他们的这种个性经常体现在发型、衣着、语言风格甚至面部表情等各个方面。除了上述种种所谓“不良”的发型,奇装异服往往也是他们的最爱,甚至说起话来也带有“火星”的味道。对此,成年人“看不惯”也是正常的,但成人“不喜”不等于“不良”。在欧美国家的校园里,奇形怪状的发型比比皆是。

与一些欧美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源之一就在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我们按照某种“好孩子”的标准设计出了种种模式,并以制度的方式迫使孩子“就范”:解题必有标准的答案,连思路也要与老师一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是循规蹈矩、唯唯诺诺,不会独立思考。

仔细欣赏江夏二中图说的“不良”发型,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的“潘式发型”也赫然在列。如果说潘长江的发型“不良”的话,那么央视等媒体都不应该让他登台演出了,因为他的每一次亮相都是一次“不良”的示范!

由此看来,不是那12种发型“不良”,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不良”——这种追求统一、扼杀个性的教育方式必须改改了!

(据11月24日《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汪强近年来武汉大学的后勤系统里部长副部长总经理副总

■汪强近年来,武汉大学的后勤系统里,部长、副部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一般干部纷纷倒下。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该校的一位老教授说:“最近十余年,高校人数、规模数倍于以前,却没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