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六国主流媒体记者“点赞”长沙铜官窑
中新网长沙10月26日电 “没想到中国政府在保护方面做得这么好!”来自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的陈秋婷,用一句话简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观感。
正在湖南参加“海上丝绸之路主流媒体湖湘行”活动的东盟六国11家主流媒体记者,25日走进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进行实地探访并动手制作陶器。
长沙铜官窑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1956年首次发现,目前共发现龙窑遗址76处、采泥矿遗址24处及码头区、货藏区、墓葬区等文物遗存面积约0.68平方千米。
铜官窑首创的釉下多彩,突破了中国唐代青瓷和白瓷的单一色调,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其产品出口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
谭家坡一号龙窑于1983年发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古龙窑。在这片古窑址的废墟之上,堆积厚达数米的残瓷碎片是晚唐、五代窑火旺盛的见证,如今展示的是其中的一处制瓷作坊,分制坯区、烧造区两部分,涵盖长沙铜官窑从采泥到成品的整个制作及烧造流程。
这些外籍记者大多数是首次来湘,亦是第一次接触陶瓷。当陈秋婷试着将一团泥在旋转的机器上加工时,她顿感成品的不易。“如果加上花纹等装饰,再进行烧制,岂不是更难?”她情不自禁地低声呢喃。
来自泰国国家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忙着记录所见的点点滴滴。在体验陶器制作时,该台的女记者亲自上阵,反反复复地在机器上捏制陶器,并不时地穿插解说。
印度尼西亚爪哇邮报的英吉尔·普拉姆哈普萨利,对铜官镇上“泥人刘”手工作坊的主人公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接待她的是一位22岁的年轻小伙。这位长于陶器世家的年轻艺人叫刘嘉豪,打小便跟随祖父及父亲学着用薪柴为燃料烧制陶品,大学毕业后,科班出身的刘嘉豪仍坚守着自己的“陶瓷梦”。在他的展览室里,摆满了几代人获得的各种证书。
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主流媒体湖湘行”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亲自体验陶瓷制作。李俊杰摄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