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中国策
(上接第一版)
模式之变:稳增长与新经济梯度升级
跟以往相比,如今的稳增长已不再是多年来为之纠结的一两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稳增长,正在实现与以转型升级、创新创造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同步,其对中国经济成长的意义更为深远。
“判断稳增长的成效,不应单单看实际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更有说服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说。
调查中受访企业讲述的两个故事,让记者对转型和创新的力量有了更深理解———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江苏的天合光能。
前几年,由于投资一哄而上、产能扩张过快,光伏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沦为过剩产能。天合光能身处动荡之中,却能独善其身。
个中原因在于企业决策者的非凡眼光。2012年,整个光伏行业处于谷底时,天合光能投资2.4亿元建立起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一项不被看好的投资,许多人认为只会让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2013年,光伏行业开始回暖,一年前建立的实验室开创了中国光伏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先河,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天合光能迅速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没有绝对的过剩产能,只有过剩的企业。”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说,“光伏行业高技术、高质量产能不足,创新和转型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河北的唐山开诚。
2008年到2009年,得益于大量投资涌向采矿业,这家以生产矿用变频器为主的企业订单多得接不过来,年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
唐山开诚董事长许开成说:“当热钱流入采矿业时,我们感到了潜在的过剩危机。”那时起,企业宁可不要订单也要开始二次创业,转向研发矿用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
得益于这次成功的战略转型,唐山开诚继续保持利润快速增长。今年5月,央企中信重工宣布收购其80%股权,未来将合力开发智慧矿山和无人矿井。
一个在困境中浴火重生,一个在激流中华丽转身。两个故事说明,只有顺应大势,踩准中国经济的节奏和步伐,企业发展才能占据行业前端,地方经济发展方能脱颖而出。
赵振华认为,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的切入点是创新,“要实现在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关键是实现创新,培育一大批新兴产业。只有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高于落后产业淘汰的速度,才能实现经济增长。”
“新常态下要素投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当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不足时,创新投入带来的技术进步无疑将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别无选择,不可逾越。”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说。
思维之变:稳增长与新路径携手发力
调查采访期间,无论走进哪家企业,听到最多的介绍是数字生产、精益生产、智能生产等新生产方式的实践,如何极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
“新常态本身就是我国经济发展上一次新的思想解放,需要破除窠臼思维,打破条条框框,跳出老套路,用新思维新路径去积极应对。”中央党校教授陈启清说。
寻找新路径,需要有效抓住改革红利。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各地结合自身优势,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为稳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江苏省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江苏现有的制造业水平,大都处在2.0向3.0迈进阶段,需要培育示范4.0。今年安排智能制造项目185项,项目总投资2326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项目的40%以上。”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戴跃强说。
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技术改造平均每投入1元,年新增工业销售收入3.09元、利润0.25元、利税0.40元。这说明,技术改造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寻找新路径,需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促进区域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稳增长中的共识。
天合光能媒体关系副总监叶超讲到了他在国外的见闻:由于缺少电力供应,在印度一些城镇有人在马背上放上两块光伏电板,走街串巷,专门做给手机充电的生意。
这样的景象让企业看到了走出去的巨大市场。目前,天合光能已在马来西亚建成光伏发电站,泰国项目正在建设,印度项目已经签约。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关联,意识到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
当区域打通,空间打开,经济增长便海阔天空。
站得高方能望得远。走进2015下半年,实现稳增长,适应新常态,迈向中高端,智慧与信心正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底气。
(记者赵超何宗渝安蓓陈刚陈炜伟李俊义王昆吴雨)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新闻推荐
①美轮美奂的开幕式晚会。②中国好声音选手关喆献唱。③激情的摩托车演唱。④肥仔演唱《众人划桨开大船》⑤歌手海明威带来一曲《老人与海》⑥马来西亚歌手戴佩妮登台演唱。⑦舞蹈演员奉献精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