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他开始在浪水圩上帮人收购野生红菇,成为当地野生红菇的收购大户,走上富裕路。然而他不满足于此,继而致力打造“浪水红菇”品牌,并且牵头组织了浪水红菇协会,
收购红菇,悟出商机
李叙昌是容县浪水镇浪北村人,他父亲在浪水圩上开商店,做些小生意,李叙昌从小耳闻目睹,对生意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浪水镇山区生长着很多红椎树林,每年红椎树下都会长出许多野生红菇。不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浪水人是很少吃野生红菇的,因为野生红菇分有毒无毒两种,不小心吃了有毒的红菇,会死人的。由于一般人难以分辨真假野生红菇,大人一般不准小孩到山上采摘红菇回来吃。在当地人眼中,野生红菇因真假难辨,是山上不值钱的东西。
直到1986年,在浪水圩上,有个摆地摊的福建林姓商人开始收购野生红菇,收购价每公斤1元钱。于是,便有村民从山上把红菇采摘下来卖给福建商人,赚取他们认为容易赚的钱。
也许年轻,或许从小就对生意有一种敏锐感,李叙昌从中嗅出了商机。从1987年开始,李叙昌也开始收购起野生红菇来,不过这时野生红菇的收购价格涨到了3元,李叙昌就是在收购红菇倒卖给福建商人的过程中,赚到了第一笔野生红菇钱,也从此喜欢上了这个生意。
1988年,野生红菇的价格继续上涨,并且还来了好几拨收购红菇的福建商人,之后更多福建商人涌入,红菇价格一年年高涨。
与福建商人的接触中,李叙昌了解到更多关于红菇的商机:从浪水收购的红菇,运到福建后有巨大的差价!
闯荡商海,经受磨练
1990年,李叙昌探听到收购红菇的福建商人的老家地址后,收购了几千公斤野生红菇。那一年,他没有把野生红菇卖给在浪水收购的福建商人,而是托运到了福建莆田仙游县。从未出过远门的李叙昌,搭上火车,还转了几趟车,一星期后辗转来到了仙游县。李叙昌满怀希望,以为这回能赚一大笔钱,却吃惊地发现,当地的商人好像都在躲避他。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最终只能忍痛把带来的红菇贱卖掉,回到家一算账,钱没赚到,还亏了10000多元。
人总是在遭遇一次重创之后,才会幡然醒悟,重新认识自己。李叙昌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生意路,认识到自己贸然到福建开拓市场失败,是由于触动了当地商人的利益带来的后果。但是,野生红菇生意还是要做下去的。他坚定了继续做野生红菇生意的信念,在将大宗红菇卖给福建商人的同时,也暗下决心要打造“浪水红菇”品牌,包装销售浪水野生红菇。
创新发展,做强生意
随着时代发展,崇尚绿色无公害食品成为一种生活时尚。纯天然原汁原味的野生红菇日渐受到城乡消费者青睐,价格年年往上涨。
李叙昌的红菇生意越做越好,他的心思也越来越多。浪水红菇是一种珍稀野生红菇,生长条件十分讲究,只生长在红椎树下,还得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季节才有生长的可能,而其他山地便无法长出红菇,目前又无法人工栽培,红菇产量无法扩大。
如何才能让红菇产生更大的效益?要把野生红菇的生意做强,一定要携手共同作战,共同打造“浪水红菇”的品牌。于是,李叙昌先是牵头组织了浪水红菇协会和浪水众兴红菇合作社。一方面,团结菇农,保证红菇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针对红菇的生长特点,组织菇农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探讨怎样通过科学管理,提高野生红菇的产量。通过多年的探索,浪水菇农大多懂得了野生红菇高产管护的诀窍,懂得把生长红菇的责任山用网围起来,进行人工管理,红菇产量成倍提高。
在李叙昌和浪水菇农的努力下,多年前,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浪水野生红菇,随着收购价格逐年上涨,还有在玉博会上以及其他县、市、省级农副产品展销会上的展示,终于名扬四方。现在,浪水野生红菇已俏销广西、广东、福建、台湾,还走出国门,俏销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
时下,乡村休闲旅游正成为一种热潮。多年走南闯北的生活经历,让李叙昌感到不仅仅是“浪水红菇”值钱,就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是搞旅游的一块福地。他和一群富裕起来的菇农非常乐意参与到家乡的旅游建设中,为此,他们给家乡的旅游业出谋划策,期望浪水的旅游业也像浪水野生红菇生意一样红火起来。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