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艳艳:六年千余订单无一拖延

滨州日报 2017-02-14 00:00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管林忠 通讯员 李荣新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李艳艳,到企业工作6年来,经她接手的千余个服装订单,无论工艺多复杂、时间多紧张、订单量多大,没出现一例拖延。2015年,37岁的她所带领的缝制工段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李艳艳19岁高中毕业后,学了两年服装专业,随后开了家服装店,专门定制衣服,一干就是8年。后来随着服装加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李艳艳放弃自己经营的店面,进入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服装车间当了一名缝制操作工。

凭着一手好技术,上班第一天,李艳艳就挑起缝制车间的重担,干起车间最难干、技术含量高的上衣上领、裤子上腰工序,并且一干就是3年。后来,因为技术过硬,成绩突出,特别是在订单量大、质量标准高的订单面前,一不推托、二不怕难,先后担任缝制轮班长、缝制工段主管兼计划主管,肩负的责任随之增大。

去年3月份,青岛送来一个8000条裤子的订单。一拿到裤子样品,李艳艳先对订单生产需要啥设备、加工工艺是否有困难、安排哪个班组效率比较高等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当发现裤子侧缝需要用埋夹工艺时,凭借以往的经验,李艳艳断定如果用埋夹车操作的话,不但效率会降低三分之一,而且次品率会较高。她建议在不改变裤子外形的基础上,改用五线加双针工艺进行生产。后经业务员与客户沟通,采用了李艳艳的办法。8000条裤子原本需生产40天,改变工艺后仅用了一个月。

每每遇到服装工艺复杂问题,李艳艳总会勇于创新,在保证服装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工艺流程,用最简便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效益的最高值。为克服手工开兜慢的问题,她将手工开兜改为用机械开兜,或者遇到特殊加工部位,换用小工具代替手工进行缝制操作。

有一次,一批发往加拿大的小童裤突然改变交期急需发货,6800余件从检验整理到发货只有短短三天时间。按照常规,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艳艳马上制订方案,首先把大货数量进行规整统计,然后按照流程进行细分。由于产品数量太大而人员不足,两天后,仍有500余件童裤没有装箱。李艳艳就动员本工段全员最后一天通宵赶活,终于在第三天的凌晨4点钟全部装箱完成。

“每当接过订单样品作工艺分析,整个生产流程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用什么机械、用什么工艺,用多少人、出多少产量,打眼一看就能估算出来。” 谈起订单,李艳艳都会像给自己孩子缝制衣服一样,一丝不苟,“现在,一个月平均起来就得完成10个订单,由于客户要求不同,款式不一样,在对个别部位改进缝制手法的同时,需要到生产车间面对面指导、传授技艺,确保按期交货。”

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李艳艳想着法学习外地经验。有一次在德州一服装厂,看到人家实行服装吊挂作业,省时又省力,回厂后,结合实际,她建议改进原先的大包流水作业,实行单位时间小包流水作业。原先大包流水作业,一包80多件,循环慢,改为小包后,一包20件左右,循环快。一项改进不但实现质量追溯,落实到人,而且快进快出,日清日毕,避免了成品货物的堆积。

新闻推荐

枫淸湾变了样

我的太外婆的老家在枫淸湾,我小时候常去那边玩耍。可是,那时的“枫淸湾”三个字完全名不副实。小山村周围有几座光秃秃的小山,山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棵不起眼的树,还长着一些乱七八糟的杂草,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