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摘要]冯启俊
当下,孩子是否应该接触电子产品,如何摆正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成为困惑很多家长和老师的难题,也成为教育信息化转型必须面临的问题。(10月31日《北京晨报》)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通知(下文统称《规划》),明确指出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将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产品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教育信息转型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很多学校,已经借助电子产品,实现了智能化的网络作业。比如,北京的一些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借助电子产品,通过一款“一起作业”的软件,进行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并及时沟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另外,该软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分析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
然而,有意思的是,同日新华社播发了另外一条消息,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电子产品会破坏孩子的睡眠,导致夜间睡眠时间短、质量差,白天又犯困。研究人员建议,家长应该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研究结果刊载于《睡眠健康》杂志。
的确,在信息化的潮流下,网络电子产品几乎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无论如何试图把孩子与电子产品隔绝开来,让孩子生活在“电子真空”,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在客观上把电子产品带进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然而,使用电子产品带来的网络成瘾,沉迷游戏、近视、不爱运动、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更是不能忽视。
报道中提及,“教育专家表示,在面对电子产品以及其他教育工具时,最好的办法是让其成为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分,让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更有创意、更有效地发挥功效。”话说得容易,很多家长也有同样的认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远非每个家庭都能做到。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知道智能电子产品对小学生会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成瘾和视力方面,但无时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却很难让家长时刻监视孩子,以保证“在合适的范围内”。部分家长甚至持放任态度,原因在于他们以自己的使用习惯“言传身教”,有意无意地拿手机、笔记本当“电子保姆”。
从原来的多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导致家庭和学校视电子产品如洪水猛兽,到如今正视电子产品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但要让电子产品真正成为学习和获取资讯的有益工具,当下最紧迫的任务还不是硬件和软件的推广应用,而是正确使用习惯的教育和引导,是怎样合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电子产品和网络,真正实现趋利避害,而不是重蹈青少年网瘾成为社会问题的覆辙。
新闻推荐
张祥安会见加拿大友好访问团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