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90后”欲打造“长江航运信息中心”他叩开长江航运物联网的“大门”
汪国罕是一名非典型“90后”,他成熟稳重、做事思虑周全;汪国罕还是一名非典型“富二代”,他脚踏实地、勤奋努力。虽然有强大的家族企业“撑腰”,却仍然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创新探索。目前,他正在带领自己的团队敲开长江航运物联网的“大门”,未来欲将芜湖打造为“长江航运信息中心”。
长江航运亟需产业升级
小汪是芜湖人,其家族企业安徽省东汇储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集港口、商贸、航运于一体,是国内民营长江航运公司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后,小汪去了加拿大多伦多留学,22岁回国,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四年的工作以及父亲的耳濡目染,小汪很快熟悉了行业现状,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这个行业主要的从业人员都是上年纪的,他们对互联网、信息化等技术不熟悉,效率难以提升。另外,这个产业十分特殊,互联网人才难以介入,且整个行业信息闭塞,亟需产业升级。不过,行业市场体量巨大,保守估计,长江及内河拥有近170万艘船,年交易额将近6000亿元。”小汪说。他敏感地捕捉到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需要一次产业服务升级乃至产业改革,找准切入点会大有可为。
研发“智能行舟仪”
小汪拿着父亲准备为他买车的100万元开始了创业,成立了芜湖市彦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开始,他和团队开发的只是个APP平台,和滴滴打车差不多,就是让船主在手机上装载APP,把自己船舶的吨位、类型、常走的线路等不可变项目录入进去,通过手动更改状态。这样,APP收集了大量的船舶信息。如果货主需要找船,可以进入APP平台,寻找到符合自己运输条件的船舶。但是,团队很快发现,因船主文化水平的问题,很多人不会互联网和操作手机APP。
经过摸索,小汪想到了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硬件,船主不需要操作,就可以实现船舶实时状态更新。很快,一款名为“智能行舟仪”的产品投入研发,船舶状态可视化、船舶管理可视化……给船主、货主带来便利以及保障了船舶和货物的安全,在测试中就受到市场及测试用户的一致好评。
欲打造“长江航运信息中心”
目前,这款“智能行舟仪”产品正在进行工业生产,预计年底将在500艘船上进行大规模测试。明年有望在7000-1万艘船上使用。小汪的创业理念和产品获得了北京星火金融的500万元投资,这是安徽省第一个“90后”自主创业拿到的非政府性基金。“整个长江航运产业升级,我算是第一个真正拿到入场券的人。”小汪自信满满地说。
他认为,这款“智能行舟仪”,能将所有船舶的信息智能呈现出来,如同一个大的智能数据库,信息在这里汇集。而依靠它,可将芜湖打造成为“长江航运信息中心”。记者 李贾
新闻推荐
李刚校长介绍学校办学特色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全日制公办卫生类普通中专学校,与安徽亳州技师学院实行一校两牌。学校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95700平方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