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的力量
1974年,杨范如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香港的移民潮到八十年代才开始,之所以要移民,全因孩子的教育,那时左派的新闻机构,雇员的子女一律要送到左派学校,比如香岛中学。据好友严浩回忆:“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红色学校,我整个长大的气氛都是红色的,我们还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香港的‘五月风暴\’等。红色环境会让你很感性,产生非常庞大的爱国热情。”但杨范如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两个女儿送到“帝国主义学府”真光和圣保罗读书,后来大儿子更去了加拿大读法律。
那时,左派报人将子女送去英美读书视如罪行,杨范如的邻居陶杰回忆:“因为报馆领导人会定期来家访,闲话家常、关心生活。大儿子的睡房,刘妈妈故意不加收拾,一床被褥、一张书桌,摆设自然,像儿子刚去找同学温功课还没回家的样子,因为要提防访客,冷不防推门进去侦察。”
虽然在报社上班有同事颇多照应,但或许是害怕了这种无休止的查询,杨范如很早就带着全家移民,三个儿女全在加拿大渡过青春期,个个俊男靓女,后来也各有所成。而她自己也遇到了第二春,她与童年时的旧友许先生相遇,再婚,两个人结伴生活了11年,此后,她一直跟随儿女生活,生活闲逸充实,2002年,以79岁高龄去世。
无论是百度还是Goo◇le,都查不到这位普通女性的名字,如果不是刘天兰写这本书,这样的一位既平凡又不凡的奇女子也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她也许不希望别人记得,但偏偏很多人难忘她———有时我们最深的震动往往来自身边最普通的平凡女性,她们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没有慌张失措,没有呼天抢地,而是沉着镇定,如常生活,凭着直觉做最靠近幸福的选择,这正是独属于女性那不可思议治愈伤痛、能令万物复杂的母性的力量———是的,哪怕没有男人,女人们也要在那废墟里存活下去,她们抚养儿女,再种下芬芳玫瑰,在荒凉里重建自己的世界,永不言败,永不停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加拿大公民凯文·高,英文名:KEVIN GARRATT;朱莉亚,英文名:JULIA DAWN GARRATT,因涉嫌从事了窃取我国家军事和国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