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群体尤爱“拼孩儿 ” 你是“拼孩族”吗?
近期有媒体报道,高职、高知、高薪的“三高”父母更爱“拼”孩子。因为小时候“拼”自己,对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长大了不可避免开始“拼”孩子。在人口众多、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大环境下,面对“入园难”、“幼升小难”、“小升初难”的白热化升学竞争,“变态”的家庭教育反而成了常态。与普遍纠结和焦虑的家长们相比,“三高”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更容易被“忽悠”,更容易产生焦虑,也更容易把这些负面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你也是“拼孩族”吗?
孩子不光荣自己丢面子
你孩儿得小红花,我孩儿考一百分;你孩儿是班长,我孩儿是大队长;你孩儿钢琴过六级,我孩儿舞蹈得大奖;你孩儿上清华,我孩儿读北大;你孩儿留学美利坚,我孩儿镀金加拿大;你孩儿年薪二十万,我孩儿豪宅三百坪……
期末考得好,孩子自己高兴,家长跟着轻松,全家都能过个好年,出去玩、串亲戚,压岁钱也给得多,跟朋友说起来脸上也有光;期末成绩不好,孩子肯定战战兢兢,家长始终唉声叹气,整个春节全家都笼罩在低分阴影下,压岁钱也变成了补习班的学费。有家长向记者说:“我的孩子和几个同事的孩子都是同学,要是考不好,我见着同事都想绕着走,老怕人家问起孩子的成绩。”
高学历父母“拼孩子”更执著
“入园难”、“幼升小难”、“小升初难”……在白热化的升学竞争面前,高压力的家庭教育反成了常态。而那些一边领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的家长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职、高知、高薪的“三高”人员。
很多人都说工人背景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没那么苛刻,他们往往要求孩子“考上大学”就行,而高学历的家长“考上大学”背后的要求可能就是清华、北大、哈佛、耶鲁。所以,很多人说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家长对孩子最朴素的期待,无可厚非。而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期待之所以成为强烈的、不可释怀的焦虑其实还源于“他们有能力对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更能现实地看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专家说。
“拼孩子”总比“拼爹”强
记者在网上看到有家长写道:“别人拼钱,咱没有;别人拼权,咱没有;咱手里有的只有孩子,所以咱拼孩子。”还有人说:“拼孩子,虽然孩子苦点儿,但是至少孩子还留下了一身真本领,划算。”
现在是一个“拼爹”与“拼孩子”并存的时代,当然,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拼”。相对于“拼爹”,“拼孩子”则不同,“拼孩子”“拼”的对象是孩子。小时拼自己,长大拼孩子,之所以“拼孩子”, “拼孩子”既是寄托自己的理想与希望,更是“望子成龙”的真实写照。
也许,“拼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甚至会有极少数孩子“物极必反”,但是,总体来说,“拼孩子”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也会拼出成功。孟母三迁何尝不是“拼孩子”?孟子可以说是“拼孩子”的成功典范。
本报记者 刘佳
新闻推荐
不管是中青年钟情好身材,还是老年人通过运动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动起来都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运动中真正的智慧却不仅仅在于大汗淋漓地达到自己的目标。运动前的热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