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赵海均:民族品牌不要在并购中迷失了自己

中国经济时报 2011-10-13 08:46 大字

没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很难说真正强大。在未来30年,如果有10到20个中国自主品牌成为世界顶级名牌,如果在一大批名牌带动下,中国经济走上品牌化道路,那时,中华民族将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年,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在中国市场频频出手,4月收购了银鹭食品公司,7月又开始洽购中国内地市值最大的糖果商徐福记国际集团。按双方签署的协议,雀巢将收购后者60%的股份,而徐氏家族将持有剩余的40%。如果这项约合17亿美元的交易获得监管者和股东的批准,徐福记可能将退市,雀巢和徐氏兄弟将把该公司作为一家合资企业经营。若雀巢成功“吃下"徐福记,将会颠覆中国糖果业的竞争格局,而且这将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内地的最大并购计划。尽管并购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于商务部的审查,但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国际化、全球化浪潮下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担忧。

目前,外资并购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行业,民族品牌正在逐渐消失。在饮料市场,包括天府可乐在内的八大名牌中有七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之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在化妆品市场,国外品牌已占据75%的市场份额;在啤酒行业,年产5万吨以上的60家企业中有72%被合资;在洗涤用品市场,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商“吃掉"3个;在感光行业,除乐凯一家外,其余的全部被国外“吞并",等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如若是市场行为,本无可厚非,我们也应当理性地去看待外资并购,既不能将它妖魔化,也不能轻视它。

从目前来看,外资并购对行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从正面讲,其一,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其二,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的整体成长与进步。其三,有助于提升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同时,外资并购民族品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产业安全问题。外资对重要产业、重要企业的并购可能导致外资对国家稀缺资源或战略资源的独占或垄断,或者控制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技术。尤其是涉及到城镇居民基本消费品以及上游产业的,如食用油、乳业和肉制品加工等等,这些产品涉及面广、消费量大且与国内农业紧密相关,如果不对外资并购适当控制,那么对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将会形成很大挑战。第二,外资并购可能导致行业过度集中,容易形成寡头或垄断,有碍市场的良性发展。如欧莱雅收购美加净和小护士,宝洁收购沙市日化“活力28"等。这种并购行为的后果往往是民族品牌陷入被“圈养"或者“打入冷宫"的处境,而跨国公司迅速获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此导致行业高度集中,加大其他本土竞争者的生存难度。同时,垄断或寡头的行业格局将大幅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因此,外资并购可能形成的行业垄断或寡头可能导致在该行业内的一些小规模优秀本土企业在与外资的血拼中从市场上消失。第三,对我国特色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民族品牌发展主要仍处于成长期,如果民族品牌不进行保护,任由它们被强大实力的外资企业进行兼并,国内将失去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

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可以全球化,企业发展可以跨国境、跨地域,人文交流可以跨民族、跨文化,但人是有国籍之分的,于是品牌也就有了国界。历史地看,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须以一系列企业品牌的成长壮大为前提。民族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民族品牌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象征。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其经济强大,“世界十大品牌"美国有九个。邓小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提出:“我们一定要有拳头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制止试图垄断国内市场的恶意并购。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和企业品牌较为成熟的美、德、日、韩等国,他们对外资并购本土企业都有一定的限制;在当前的全球并购潮流中,他们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他们的本土企业和品牌或明或暗地撑起“保护伞"。

没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很难说真正强大。在未来30年,如果有10到20个中国自主品牌成为世界顶级名牌,如果在一大批名牌带动下,中国经济走上品牌化道路,那时,中华民族将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品牌不能在外资并购中迷失了自己!

新闻推荐

资生堂集团捐助陕西甘肃大学生

日本化妆品集团资生堂于11月2日和3日分别在西安和兰州举行了资生堂集团捐助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授予仪式。陕西省甘肃省外办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领导们以及日本资生堂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