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敌 民族品牌如何疗伤
第二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日在广州公布,霸王、王老吉、乌鸡白凤丸等13家单位的45个秘方通过审批进入名录。同时,霸王集团获得“中药世家”的认定。至此,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霸王洗发水被指致癌一事有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在这起颇具戏剧化的事件背后,中国民族品牌自立自强的曲折路径跃然纸上。
行情危险!散户应该尽快离场? 哪些股票值得满仓买入? 某些股很可能还要涨50%! 机构资金目前已发生大变化 没有品牌是一家企业的悲哀;没有民族品牌则是一个国家的劫难。长久以来有一种说法:中国的民族品牌甫一出生就面临一种“内忧外患”的现实:内部竞争的激烈、市场消费者的偏见、国外品牌的冲击。种种桎梏使得民族品牌的发展分外艰辛。从某种意义上说,“madeinchina”暗含了众多民族品牌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事实。民族品牌如何冲破桎梏、锐意进取,注定是一条艰难的征途,但同时,这也是通向光明的征途。
中药之困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在振兴地方经济的方略中,将传统文化产业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民族品牌的重要支撑。第二批 “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不仅是广东省打造“中药强省”的重要举措,也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民族产业的崛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是传统的中医药大省。200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吹响 “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号角,提出以整合资源、发展事业、做强产业、弘扬文化为总方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制造和流通产业体系,以打造名院名科、名药名厂、名店名城、名医名校和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合作,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目前,广东基本实现了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初级目标,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广东全省拥有中药生产企业246家,工业总产值达180多亿元,占全国 1/8;同时,广东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省区之一,中药年出口交货值近2亿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顺势而发。从这份名录中,不仅可以看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丰硕成果,更表明了当地政府支持民族品牌发展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对于与外资巨头搏杀守望日化河山的民族品牌而言,显得弥足珍贵。
早在2004年,全世界年中药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当时在全世界年中药贸易额中,中药的老家―――中国仅占5%。“中药发源地”如何才能“中药强国”?这已是摆在我国中医药产业面前的现实命题。
2009年4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支持;同时,现代中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将以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并列为21世纪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
内部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的国际环境,赋予了当下中国中医药产业良好的复兴势头,把握时机、乘胜前进成为中医药产业决胜未来的关键之所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10多年,我国中医药事业将进一步现代化,形成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医疗保健体系,构筑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
如今,同仁堂、霸王、云南白药等民族中医药品牌带着古老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走进国人的现代生活,形成了独创的配方和产品,形成了对抗外资品牌攻击的一道防线,更铸就了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保护的长城。
内外之阻
对于中国民族品牌而言,成长和发展需要企业经营思想与运营体系的大变革,而内外环境的压力,使得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外竞争对手携资金实力、技术研发与品牌等优势,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尝尽了甜头并建立了自己的“领地”。显然,“对付”崛起的民族品牌,是他们营销策略的一个主要方面。
以日化行业为例,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日化市场成为全球规模与潜力最大的市场,预计2010年整个日化销售规模达到2000亿元。与此呼应,国外日化巨头纷纷登陆,抢占日化河山。而时至今日,各日化市场的第一阵营几乎为洋品牌,为数不多的几个民族品牌如云南白药、霸王携中医药文化理念抢得一席之地。今年7月以来,在我国民族品牌遭遇的各种“门”的背后,第一阵营的身影都若隐若现。
与此同时,国内舆论对遭遇危机的中外品牌不同的考量标准也让民族品牌屡遭滑铁卢。相比较国内公众对丰田“召回门”的宽容态度,舆论对于一些民族品牌似乎表现得过于“苛刻”。从去年的王老吉夏枯草事件到今年的霸王洗发水风波,皆为陷入此类漩涡。
有专家认为,在民族品牌的成长过程中,“攘外必先安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没有内部舆论的认可,就没有民族品牌的光辉前景。
自强之路
生存还是毁灭,优胜劣汰还是转型发展,是我国民族品牌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课题,而从它们的选择中,经常呈现两种路径:一是投身外资门下,坐享太平,但一入豪门深似海,如“小护士”在2004年作为欧莱雅在中国收购的第一个本土品牌,如今早已销声匿迹。第二是奋发图强,在国内外竞手的双重夹击中,在并不友好的市场环境中坚强生长,虽然道路曲折,但未来会越走越宽。有远见的民族企业,无疑会选择后者。
一组数据表明:全国13家国有大型医药企业被外商控股;洗衣粉行业几乎全部被四大外资洗涤剂公司收购,熊猫、活力28、小护士、大宝,一个个曾经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已成为国际品牌的旗下一员,不是被收购就是被驱逐一度成为民族品牌的宿命。而这些自主品牌被收购后,大多都被束之高阁,或是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路的牺牲品,最后沦落为外资品牌的附属之物。
根据有关调查,在合资企业中,70%以上的自主品牌收购后都被闲置,只有不到30%的品牌被用来做市场。此外,国际品牌通过广告、舆论公关等媒体影响来实施市场占领策略,或是大量抢先申请专利来抢占市场格局等各种手段,都在进一步蚕食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有媒体将此称为 “中国日化河山陷落最悲情的注脚”。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民族品牌自立自强,不仅成为一种理念,更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从华为、海尔、联想等知名品牌的成功国际化,到中国互联网的风生水起,再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繁荣,无疑都是在朝着这样的征途迈进。此外,在日化等领域,一些民族企业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了品牌化、产业化。王老吉、霸王等这些著名的民族品牌将中医药文化服务现代人们生活,为绝地反攻的民族品牌,提供了一种信心和典范。
新闻推荐
在“崇洋媚外”很严重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国货”最近表现得很积极。继上海家化旗下的“双妹”高调踏入高端行列后,飘影旗下孔凤春将在美博会中正式进军中高端领域,并借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