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常能否凌驾于人性之上? ——电影《爱情不等式》观后
□李想
不久前,笔者看了韩国电影《隧道》,虽然深感这还是一个极其套路化的故事,但无论是主人公处于逆境时所展露出的真实动机,还是社会、政治等外部环境对于人性的压迫和摧毁,还是让我为之倾泻了覆水难收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不会轻易被理智左右的。然而,电影《爱情不等式》从题材和故事来说,虽和《隧道》风牛马不相及,但有着相似的叙事框架,都是以一个事件的发生囊括和披露了诸多的社会众生相。
如果说《隧道》是以一个突发灾难事件反应社会状况,那么《爱情不等式》则是以一桩伤害案和强奸案在拷问社会良知。电影里所描写的每段故事皆让人触目惊心,让人记忆深刻的当属男女主人公的情节线索。女一号张凤兮不仅是眼盲的残疾人,她甚至还遭受过性侵,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而男一号画家王平安的出现,让张凤兮找到了心灵上的弥补,也可以是暂时停靠的港湾。从形式上来看,变成植物人的画家与盲女似乎在条件上对等了,但于双方而言,这种现实都显得过于残酷。随着男一号的渐渐苏醒,以及画家前女友的介入,也让张凤兮知道了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
该片导演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切入,试图将弱势群体与正常人同一行为的后果分开,于是对于探讨两者命运不公的话题性便凸显了出来。两个弱势群体在一起符合常规常理,似乎是被世俗许可的,然而弱势群体却不能和正常人在一起。这种道德审美充满着尖锐的讽刺。
残疾人遭受侵犯是否受到制裁的拷问?这既是一个社会命题,同时又是一个法律命题。影片一层层地剥开叙事,到最后导演想要表达的思考已不止“爱情有没有等式”这个简单的问题了。
随着剧情的发展,“爱情”这个命题被逐渐抽茧剥丝,使真相一步步更接近观众。导演试图通过一个残疾人去表现人性最本真的一面,一种呼吁和挣扎。影片中张凤兮所了解的王平安是她内心的形象,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因为爱情其实是代表着人性最善良也是最纯真的一面,然而它被传统的道德约束后,留给观众的思辨空间其实是很大的。
中国人一向喜欢以传统的道德伦常去评判每个人的行为逻辑,不太愿意用思考的沉重去做拖累。影片欲向人们阐述的是,道德伦常究竟能否凌驾于人性之上?在这部影片中,对于社会、道德评判标准,导演唐旭都作出了许多抨击和讽刺,不失为中国社会问题电影的一个接力棒。
新闻推荐
日本代表队的队员在游览花舞人间时自拍。本报讯(记者李可)10月23日下午,结束了2天激烈比赛,参加亚洲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循环赛的日本、韩国、印度队约16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