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时的鞋没有现在这么花色繁多,却也有些讲究。    最早被发明的鞋子其

北海日报 2016-11-06 00:00 大字

古时的鞋没有现在这么花色繁多,却也有些讲究。

最早被发明的鞋子其实是裹脚皮,自汉以后的鞋被统称为“履”或“屦”,其制作以质料来分,有布帛、草葛和皮甲三种。汉代末年,女子出嫁多穿木屐,屐上彩画十分美观。晋朝有一种木屐,面、帮、齿全部用整块木头制成。有—种双齿可以任意拆卸的木屐,据说是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创,称“谢公屐”,为登山旅游时穿用,可以在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以便保持人体平衡。李白也曾效仿,他诗中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句子。我一直奇怪,为什么现在没有人从中得到启发,生产一种类似的旅游鞋呢?我喜欢苏轼的率性坦荡,“竹杖芒鞋轻胜马”,凭一支竹杖、一双芒鞋,行走于波涛起伏的宦海,留下傲然不群的身姿。

古代的鞋妩媚多姿。唐代白居易诗中写“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美人踏在毯子上唱歌跳舞,绫罗做的袜子和绣花鞋子,可以想象的妩媚情景和当时统治者之奢华。而后世普遍熟知的“三寸金莲”,则源于南唐。据考证,南唐皇帝李后主喜欢美色及音乐,他用黄金制成莲花台,高六尺,嫔妃窅娘用帛缠足成弓状,在金制蓬花台上跳舞。窅娘的小脚以及所穿的鞋被称为“三寸金莲”由此得名。此后,宫内外皆仿效之,形成妇女纤足以小、瘦、尖为美、为贵的民俗。而缠足风俗自南唐开始一直沿袭到辛亥革命年间。

人们也常借鞋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古时一个国家全国人都赤足,国王怕脚疼,便在所到之处全部铺上松软的牛皮。此举之浪费引起国人不满,有大臣建议国王穿上牛皮做的鞋,从此不仅国王满意,且节省大量开支,百姓也纷纷学会穿鞋了。另一个故事,一位鞋商一天把他的两个销售人员叫来吩咐他们把鞋卖到非洲,甲说:“老板,怎么可能把鞋卖给非洲人呢?那里的人根本不穿鞋。”乙说:“老板,我去!多大的市场啊,要是非洲人民知道穿鞋的好处,得有多少人得买我的鞋啊。”这两个故事足以唤醒我们的思维创意,换个角度,意趣全殊。

流传甚广的还有“张良拾鞋”的故事。汉代张良,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一次他到圯水桥散步,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丢到桥下,让他去捡拾,因为尊重其年老,张良去捡了,并为老人穿上,老人说,五日后的早上,来桥上相会。张良觉得老人有些来历,五日后到桥上,发现老人先到,老人生气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到,五日后再来。”再过五日,老人又是先到,依旧留下五日后相见的话。五日后,张良头晚没有睡觉,半夜摸到桥上,等天亮时老人才到。老人高兴地说“孺子可教”,并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他:“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然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倘无拾鞋之恭敬谦卑,绝无后来的机宜面授,张良的一代相位恐怕也难以显扬了。

鞋里乾坤大,愈品味愈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足下的鞋,至关重要,千万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而要凭一份胆识一副筋骨,走出一片新天地。若有“踏破铁鞋”的精神,也许成功的得来也会觉得不费工夫了。

新闻推荐

三星召回部分Note7手机

日前韩国三星电子宣布,其刚推出的旗舰手机GalaxyNote7由于电池缺陷将在部分市场进行召回。三星上个月才推出的GalaxyNote7上市时间不长,取得了相当好的市场反响,但是近期有关Note7发生电池爆炸的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