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企业决不能辜负投资者重托
科创板开市首周“涨幅王”安集科技日K线图。
■牛人说市
■宋清辉
7月22日,随着黄浦江畔一记铿锵有力的锣声,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头号工程的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进入科创板时间。从2018年11月5日我国提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首批企业正式挂牌上市,只有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相信依托科创板,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更高质量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创新驱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新的发展引擎。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和环境的支持。其中,资本是“源头活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市场定位看,科创板就是要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成长型企业。这一定位,决定了拥有人才、资本等诸多优势的企业,能够在科创板更快崭露头角。
没有“硬科技”的企业,想在科创板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硬科技”,主要是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之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确培育出了许多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它们几乎都选择了在海外上市。原因无外乎是中国国内对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要求十分严格,上市门槛仍相对较高,特别对尚未盈利的TMT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要想把这些最好的公司留在国内上市,就必须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而设立科创板就是这项改革的突破口。
在制度创新方面,上交所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IPO市场化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与上交所和深交所不同,在科创板上市无需监管机构审批,同时还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发行上市,让创始人保留对企业的控制权。这些举措就其意义而言,对一些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成长并具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等于在资本市场上多了一个选择。过去,这些企业更多是前往海外的资本市场如纳斯达克等进行融资,而现在国内就能够完成。这样一来,与实体经济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其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那么,对于那些尚在成长阶段的海外上市公司而言,它们是否有足够动力回归或者发行CDR呢?我认为,这两种的可能性都很大。相较而言,国内市场的高估值、高溢价,对于海外上市的高科技股是致命的诱惑,套利冲动是存在的事实。但同时也可能会有海外上市股暂不考虑回归或者发行CDR,毕竟它们已经适应了国外资本市场的环境,熟悉了国外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有一些可能会是因为回归“水土不服”等顾虑,而放弃不在科创板发CDR的机会。其次,有一些海外上市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国外,为了专注于海外市场发展,它们也会选择放弃回归科创板。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科创板对主板和创业板产生的资金分流效应,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绩差股以及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构成的资金分流影响很大。但对优质的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分流影响则很有限。此外,需要再次提醒的是,科创板虽然实行的是注册制,但是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公司监管层还是应有所把控,坚决不能让一些公司带病上市。目前,由于科创板是新设板块,从监管到市场都不成熟,尚存在许多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缝隙”可以钻。未来,科创板存在的主要危机可能还是公司借机上市圈钱,对此监管机构需要密切关注。
笔者观察到,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科创板鸣锣开市之后,相关科创板企业代表作出了共同的庄重承诺:“我们一定要牢记‘四个敬畏’,坚守‘四个底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证监会、上交所密切合作,做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做科技企业的排头兵,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更多的贡献,不辜负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厚望。”我真心希望它们能够说到做到,不辜负市场各界尤其是来自中小投资者的期望。
新闻推荐
百事投资1.31亿美元成为五谷磨房的第二大股东,健康化布局加速
记者|马越百事公司今日宣布,将投资约1.31亿美元收购五谷磨房食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约26%的已发行普通股。五谷磨房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