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砍一半”到“全通过” IPO 审核何以变化如此之快
■贺宛男
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感觉到,今年IPO上会企业一路绿灯,迅速过会!
先看一下数据:截止2019年5月30日,今年共有43家企业上会,通过38家,未通过4家,暂缓表决1家,过会率达88.4%。2018年共有195家企业上会,其中通过116家,未通过59家,另有20家为取消审核或暂缓表决,过会率59.5%。
如果拿第十七届发审委(大发审委)与第十八届发审委相比,通过率更为悬殊。
从2017年10月17日首次审核,至2019年1月31日卸任,十七届发审委任期内共审核了293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158家企业审核获通过,95家企业被否,38家企业被暂缓表决或者取消审核,名义审核通过率为53.9%;考虑到期间有202家企业撤单终止审查,实际通过率仅为31.9%。
而今年3月12日上任的第十八届发审委,共审核了35家企业,除两家未过会外,全部通过。通过率高达94.3%。特别是自4月11日以来,已连续七周100%过会!
众所周知,两届发审委中间经过了证监会主席易人。前任证监会主席强调“严把上市审核质量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在他任期内,还实行“对发审委委员终身追责制”,在发审委和并购委之上专门成立了一个“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位监察”。在“否决无责,通过担责”的监管导向下,发审委委员纷纷投出否决票。
客观地说,要一个发审委委员对一家上市公司“终身追责”,确实太过严苛,但“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这没有错。
到了本届新主席上任,虽然重申IPO审核政策不变。但从通过率大幅提升,以及申报排队企业大批涌来,人们明显感觉到IPO审核在变,而且变得很快。
随便举两个例子。之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规定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这是排队企业纷纷主动撤单终止上市的主要原因);如今,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已缩短为6个月。
又如,5月18日,深交所上海中心区域主任黄丽娜在一次会上公开称,未来创业板将优化首发条件、扩大包容度;建立双重股权架构企业上市制度;完善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并购重组功能。黄丽娜还透露,“至少(创业板借壳)限制条件上可以取消。”
创业板企业不能借壳上市,这是2013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的; (紧转5版)
新闻推荐
泰达宏利印度机会基金经理师婧:印度大选结果出炉 长期看好印度股市
5月23日,印度大选结果出炉,莫迪势获得第二次任期。同时印度股债汇三市“涨”声一片,股市NSE指数首次站上12000点,印度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