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生机活力 提速文化产业 ——— 我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综述
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近年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国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提速,随着文化单位相继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的发展繁荣牵动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牵动着演艺行业的活力激发。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随着文化改革的推进,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加强模式设计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身为浙江省第一家主题公园的宋城景区,从“出生”伊始,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
宋城景区充分提炼杭州的南宋元素,烟柳画桥,街衢纵横,重现了宋代城市的质朴风貌。2010年,宋城景区入园人数达到380万人,并形成了“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独特经营模式。
目前,杭州已经形成“西湖观光,宋城怀古,杭州乐园度假游”的主流旅游线路,有力地推进了杭州旅游产品结构的升级,带动了数百万游客量的杭州夜游市场,每年带动周边消费数十亿元。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实践中,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通过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上市融资等方式实现了要素集聚。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
据悉,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共注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应转制的419家地方出版单位已完成402家,应转制的2412家发行单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践行原创精品战略 构建高端品牌体系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鸟巢版歌剧《图兰朵》……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出品的这些原创艺术精品,获得了国内国外多项大奖。
文化体制改革中,在市场条件下,那些关注现实、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赢得了最广大群众的喜爱。
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10年话剧演出达2919场,话剧观众人数达152.5万人。2010年中国产出舞台剧4000台,演出市场收入108亿元,其中新创作并首演的剧目每年达上千种。
此外,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电影产量连年保持在500部以上,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10年电影票房超过100亿元,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由长春电影集团参与投资、发行的主旋律商业大片《辛亥革命》播出后,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认为它是一部了解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科书。
文化单位的改制让一大批国字头优秀文化企业焕发了青春。这不仅促进了国内文化事业的大繁荣,也让众多国际文化市场的投资经营者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坚持文艺惠民 开创服务形式
以“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演出季”等形式推动建立日趋完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江苏省演艺集团始终牢记文艺惠民的使命,深入生活、服务基层。
全年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农村演出2744场,占全年演出场次的54.2%,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以最佳的演出阵容、一流的演出效果,让文化惠及百姓,让欢乐常驻基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截至“十一五”结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实现乡乡都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文艺惠民,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做出了更大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
与此同时,许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农村走村串巷。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竞相问世,越来越多的文艺院团活力迸发——— 在文化建设中,在改革推进中,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了更多的保障,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新闻推荐
“双面贪官”,这一词汇近日屡屡见诸于报端。查究其涵义,以中纪委的话说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台上一套,台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