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听证结束 中方:绝不接受强加于中国的任何方案
7月13日,位于海牙的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庭结束了对于菲律宾单方面提交的所谓南海仲裁案的首轮听证会。仲裁庭要求菲律宾在7月23日以前提交“新的书面答辩材料”,回应口头答辩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仲裁庭将在今年年底决定其是否对南海争端具有管辖权。仲裁庭还表示,中国可在8月17日之前提交任何书面建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重申,中国反对菲律宾提起和推进仲裁程序的任何做法。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中国绝不接受强加于中国的任何方案,绝不接受单方面诉诸第三方争议解决办法。中国敦促菲律宾尽快回到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正确轨道上来。
2013年1月,菲律宾向国际法庭提交4000页“申诉”材料,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对此,中国外交部去年底受权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并从法律角度全面阐述中国关于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中方这份文件强调,国际仲裁法庭对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明显没有管辖权;各国有权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对于中方的这份立场文件,国际仲裁法庭要求菲律宾于今年3月16日提交补充文件以回应中国的立场文件,4个月的时间里,菲律宾最终整理出3000页的补充材料。
此前,菲律宾对于这一听证会曾一度自信“爆棚”。菲律宾最高法院大法官之前表示,“如果仲裁法院裁定具有管辖权,那我们几乎是稳赢了。”首轮听证会原本仅要求两人进行发言,但菲律宾派出了外长德尔罗萨里奥、防长加斯明在内近35人的庞大代表团。这还一度引起菲律宾国内的不满。菲知名法学教授哈利·洛克在其推特账户中称,派这么多人去海牙是在浪费钱。
华春莹14日强调,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根源与核心,是菲律宾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引发的领土主权争议和随后产生的海洋权益争议。中国是南海问题的受害者,但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出发,保持了高度克制。中国一向坚持并始终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这是中国的一贯做法,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
也许是为了继续为南海仲裁造势,路透社13日发表独家新闻称,菲律宾正在悄然加固1999年搁浅于南海仁爱礁上的一艘生锈军舰的船体和甲板,以防止该舰解体。报道此事的路透社称,这显示该国决心加强对该礁的控制。
华春莹上月曾表示,1999年5月,菲以其57号坦克登陆舰因“机械故障”搁浅为由,在仁爱礁非法“坐滩”。中方即予交涉和抗议。菲明确表示将会拖走该舰,且不会成为首个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国家。现在菲方不仅违反自己的承诺,反而图谋在该礁修建固定设施以侵占该礁。2014年3月,菲外交部发表声明,公然宣称其1999年谎称的“坐滩”船只系对仁爱礁的占领。菲方这个做法是典型的背信弃义,不但使自己在中方面前毫无信誉,也失信于国际社会。
(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将继续保持对黄岩岛海域的管辖和警戒。在回应菲律宾外长日前指责中方没有履行将船只撤出黄岩岛海域的承诺时,洪磊说,菲方所谓“中方关于撤出船只”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