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胜利油田:承载五十万人的光荣与梦想

黄河口晚刊 2014-04-25 15:32 大字

▲华八井:经过五年征战后,石油工业部将华北地区勘探重点集中在东营,并与1961年部署了华八井,决定由32120钻井队施工,这口井于当年2月26日开钻,4月16日用原钻机试油,1991年胜利油田再次竖起了纪念碑。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石油会战职工情绪饱满,斗志昂扬,决心在华北石油勘探会战中取得新成绩。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1963年12月7日,胜利油田原油外运的交通干道东(营)——— 辛(店)公路建成通车,第一辆满载原油的汽车缓缓驶出胜利门。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1972年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办公场所。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上世纪70年代的胜利油田基地。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茫茫荒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 ……”这是一首在油田工人中最常传唱的经典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也是一曲不变的责任之歌,体现着油田工人过去、现在和将来为祖国尽责任的信念和境界。

正是这样一份为祖国、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是坚守着产业报国的“根”与“魂”,胜利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祖国石油的滚滚流,创造了胜利油田今天的繁荣与昌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胜利油田的发展历程,走进油田50万人的光荣与梦想。

篇章一:

担责任——— 开启胜利航程

华八井:胜利梦想的起点

自1956年,我国首先在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明化村北800米钻探了华北地区第一口基准井——— 华 1井,这也开启了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大队的“找油历程”。

此后,勘探大队的两个钻井队——— 32104、32120钻井队奉命钻探华北地区第1号至第8号基准井,并先后转战河北、河南、山东,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地下奥秘,分别发现和命名了四个标准层:华1井为明化镇组、华3井为馆陶组、华7井为沙河街组、华8组为东营组,勘探目标逐步向东转移,落脚点是黄河三角洲。

1961年3月5日,华八井在1194.39米至1200.39米井段取心时,获得华北平原的第一块油砂。今年80多岁的老司钻闫吉美回忆说,那天全队开了个紧急会议,大家才看到已被蒙上写有“华北地区第一块油砂”红布的油砂。全队人大喊大叫起来,有的甚至激动得敲起脸盆。

作为整个华北油区的第一口油井,华八井成为胜利梦想的起点,这也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此胜利油田正式投入勘探开发。

石油会战:筑牢油田基业

发现华八井不久,1961年4月16日,东营地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拉开序幕。按原石油工业部指示,华东石油勘探局的队伍全部调往山东。当年年底,华东石油勘探局机关人员也上了会战前线。这样,华东石油勘探局的勘探重点转到山东东北部地区,即东营、坨庄、胜利村、石村高地一带。

会战开始后,喜讯接踵而来。1962年9月23日,营二井获得重大突破,日产原油555吨,成为当时国内日产最高的油井。胜利油田“九二三厂”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1963年10月25日,3205钻井队在胜利村钻探坨7井,试油日产原油 36吨,从而发现了胜坨油田。当时,从大庆、玉门、青海、新疆、四川、北京调集的石油会战队伍已达到1万多人,全部会师在渤海之滨、黄河两岸,并创造了喜人的成绩:

1964年5月1日,油田第一列车原油由101油库装车,首次运往北京。

1965年2月2日,坨11井喜获日产1134吨高产油流,全国第一口千吨井诞生。新华社当日播发专电:我国继发现大庆油田后,又一个大油田被发现。它的名字就叫“胜利”。

1966年,先后探明和初步探明胜坨、东辛、永安、滨南、现河庄、郝家、纯化等油气田,原油产量达到134万吨。

1968年5月18日,3205钻井队钻探的渤2井,获日产13.2吨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孤岛油田。1971年3月,孤岛油田投入大规模开发建设,在这里,开创了我国石油勘探史上“凸起找油”的先河,破除了“凸起无油”的禁区。

1971年,河口油区义11井试油日产达千吨,发现了渤南油田。经上世纪70年代会战,这里又相继发现埕东、义和庄、义北、义东等油田,使河口油区成为大油区。

1972年,五七大军从江汉赴胜利临盘会战。位于油田最西部的临盘油区是1964年勘探发现的,经过上世纪70年代开发,达到年产100万吨生产能力。

1974年胜利油田开始出口原油,当年向菲律宾出口原油139148吨。

高产新油田:不断涌现

经过了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胜利人肩负着为国家贡献石油的艰巨使命,在“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恶劣环境中,在生产生活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相继开发动用了胜坨、孤岛等整装油田,扩大动用了东辛、临盘等复杂断块油田,又投产了埕东、现河庄、广利等一大批高产的新油田。到1978年,胜利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1946万吨,原油产量突破一亿吨,真正成为全国第二大油田。

1981年10月8日,以原油产量包干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大包干”试点单位临盘指挥部群策群力挖掘生产潜力,原油产量稳中有升。而夫妻井便是此时的产物。

1978年至1987年,这10年,胜利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1768.93万吨,占全国同期生产原油总量的19.3%,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1987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累计超过3亿吨。

孤东会战:从会战走向发展

1984年7月4日,胜利人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滩海大油田——— 孤东油田,就此掀开了胜利从会战走向发展的历史。

1986年3月21日至9月21日,按照原石油工业部的决定,胜利油田调集1.5万名职工、1.8万名民工,动用55部钻机,拉开了孤东会战的帷幕。

记者了解到,这次会战持续180天,开钻803口井,进尺120.9万米,原油日产达到17064吨,创出230项全国和油田同行业施工新纪录。

在会战当年,孤东油田生产原油323万吨,累计建成原油生产能力420万吨。这是油田会战史上规模最大、开发建设效益最好的一次会战。

篇章二:

二次创业——— 胜利人实现三次跨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胜利人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了由陆地到海洋、由东部到西部、由国内到国外的三次跨越。

由陆地到海洋:勘探开发实现突破

1988年6月10日,胜利发现了埕岛油田。埕岛油田1993年投入大规模开发建设,胜利开始从陆地走向海洋。

资料显示,埕岛油田开发后,已探明和控制含油面积77.6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23754万吨。而埕岛浅海油田也成为中国极浅海区域投入开发的第一个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级的大油田。

由东部到西部:勇闯外部市场

1990年6月,胜利钻井公司8个钻井队参加塔里木会战,由此拉开了胜利油田勇闯外部市场的序幕。

1990年5月18日,胜利油田调集8支钻井队,组建起“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响应国家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要求,从渤海之滨的山东挥师新疆,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代表胜利钻井整建制进入塔里木石油市场,拉开了胜利油田内部企业外闯市场的序幕。

入疆20余年来,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高举胜利旗帜,西部打先锋,能源担重任,先后创出了多项探区以上级钻井新纪录,打出了塔中水平1井、英科1井、解放128井、哈得1-1井、永1-1井等一大批世界级高难度特殊工艺井,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下转T11版)

(本版照片均由胜利日报社档案室提供) 

新闻推荐

台风救援不力 阿基诺政府受指责 菲官员自夸:那是“相当不错”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 (资料图)   台风“海燕”横扫菲律宾中部地区引发严重灾难已过去7天,不少受灾区域仍未见政府救援人员和已经抵达菲律宾的国际援助物资。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