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泛滥时期重读加缪的小说《鼠疫》

今日宣州 2020-03-04 00:41 大字

●唐宝民

春节期间,一场突发的疫情迅速波及全国,引起了巨大恐慌,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我被隔离在自家楼上,重新拿起加缪的小说《鼠疫》,重读这部伟大的作品,再次感受人类在疫情泛滥时期的道德困境和生命悲情。

加缪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否定"系列;二是“反抗"系列。小说《鼠疫》是反抗系列的代表作品。《鼠疫》的创作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并在完稿后进行过几次重大修改,是作者精心打磨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创作倾向:不应该仅仅认识到人的生活毫无意义,而应该在作品中表达反抗和行动的价值,表达人类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并因此找到人类自身的尊严。

《鼠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奥兰的普通城市,这个城市在某一年的春天,发现了死老鼠,瘟疫由此开始蔓延、流行。到五六月份的时候,疫情已经相当严重了,尸体堆积如山、奥兰几乎成了一座死亡之城,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当局决定封城,于是,所有的人都成了鼠疫的囚徒。

在疫情的重压之下,人类自身的道德困境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朗贝尔是巴黎一家媒体记者,在封城之后,他想尽种种办法想要逃离这座城市,就在即将成功之际,他忽然有了良心发现,感觉离开是可耻的行为,便决定留下来跟大家一起战斗。里厄医生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为人正直、有着坚定信念的英雄,是他第一个说出了瘟疫的名称,并促使当局做出封城的决定。在他身上,彰显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并折射出了人类理性精神的光芒。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终于消退,人类最终战胜了疫情,城门重新开放,时间是“二月一个美丽的早晨"。

《鼠疫》再次张扬了《西西弗神话》中的精神:在荒诞近况中的自我坚持、永不退缩的勇气、不畏艰难的奋斗,特别是在绝望境况下的乐观向上精神,令人心潮澎湃。加缪是通过一个象征深化了他对荒诞世界的解释,曾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试图通过鼠疫来表现我们所遭受的窒息,以及我们所承受的威胁着人、将人流放的环境。"。

1955年,加缪在给罗朗·巴尔特的信中说:“我希望鼠疫能被读出多种意义。"的确,《鼠疫》的意象是复杂的,它的象征意义,暗示了二战以及法国人民对德军占领的抵抗;此外,这部小说还具有哲学上的意义,它指出了人类世界的荒谬之处,特别是在疫情爆发、人类处于封闭的死城的境况下,种种荒谬更加显露无遗。加缪说:“《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己;《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的荒诞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来,却有等同的地方。"。

我们在肯定这部作品正面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这部小说的悲剧性,而加缪的悲剧性,更具有荒谬的意象。从表面上看,人类在这场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人类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里厄医生指出:“鼠疫杆菌不会灭亡也不会永远消失,它可以沉睡几十年,也许有一天,鼠疫又要制造人类的灾难。"……当然,《鼠疫》中的世界并不是令人绝望的,这里面有对荒谬的反抗,这种反抗使生活有了意义和理由,也使书中的人物获得了敬重。加缪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方式,向整个人类表达敬意,致敬人类战胜瘟疫的理性精神,并由此展示一种向上的力量。

加缪的文字以其深邃深刻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已经成为人类的精神导师。萨特评价说:“他(加缪)在本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警示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胜负未卜的宣战。"正因为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给加缪的颁奖词是:“阿尔贝·加缪作为一位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最基本的问题。"

今天,疫情正在肆虐,我们正在抵抗!此时此刻,重读加缪的这部伟大作品,无疑会增强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新闻推荐

全球科技抗疫情:世卫组织、欧洲疾控中心等启动多国协调机制

日前,曾在非典期间访华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在问及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拉法兰表示,“世界面临不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