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眼睛 □莫景春

达州晚报 2019-01-28 12:30 大字

冬天的北方,夜幕早早地降下,罩着沉沉的一切。

人们披着长长的厚衣,脖子裹着密密匝匝的围巾,甚至头上戴顶帽子,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行色匆匆,似乎在赶往一个个心中温馨的地方。

北师大,位于新街口外大街,一条并不很繁华的的大街,没有特别大的超市商场,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的夜来得更早,车回到这里,路上只是冷冷清清地走着几个人,只有车子呼啸而过,带来阵阵凉风。人们也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把脸深深地埋进衣领里,连匆匆而过的行人都懒得抬几眼。

雪无声地下着。习惯了夜里自己独自走着,学校两旁的几家店的灯渐次睡去,只留着几盏路灯在孤独地看着每个行人。整条街寂寞得似乎落雪的声音都能依稀可听,还有的就是“扑扑”声,那是自己走在雪地里的脚步声。还是想找些地方走走,我走上学校东门的天桥。脚下依旧是车来车往,车灯闪烁,提醒我这座城市还醒着。可我感觉街两旁已经沉沉地睡了,这么冷的天,谁也不愿眼睁睁地醒着,寻找一帘幽梦好好地温馨这冷酷的北方的夜。没什么东西可看也好,那就让我静静地倾听这簌簌的落雪声吧。

突然远处有一两个光晃晃地闪过来,我看到那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有一两盏亮着的灯,门口人影晃动,那肯定是个店铺。为了消磨时间,我惊喜地跑过去,果真是一家店铺,门口挡风胶膜把光紧紧地关住了,只漏出一两点,但在这条漆黑的大街上显得格外醒目,似乎给人在心底添了一把温暖。

拨开挡风胶膜,把头一探,先是一束暖暖的光照过来,接着一股清新的书香扑鼻而来,犹如闻到一股春天的气息,一排排整齐的书摆在壁柜里,像是一队队恭恭敬敬的士兵在列队欢迎我。

这是一家小书店,面积不大,二十多平米,书却是一堆跟着一堆,但不感到拥挤,店里早站着高高矮矮的人,大家都绕有兴趣地找着翻着看着,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蹲着的,谁也不出声,默默地,匆匆忙忙地找着翻着,脸上不时表现出惊喜之情,犹如是哥布伦发现新大陆,想必是他们淘到什么好书了吧。

一向对书钟爱有加的我更是惊喜不已,想不到在这深夜,这么偏僻的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可爱的小书店,书都是精深而专业的。到过西单图书大厦,可谓是书海书山,琳琅满目,但要找一些专业的书也不容易,而在这里,很专业的书如最新的外文版,纯文学,教育理论,一本本的摆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精美的印刷,温馨的书香,让我消失了刚才天桥上的那一份阴郁。我尽情地翻着读着,把身上的钱全拿了出来,买上心爱的几本。今天这冷冷的寒夜,有这几本心爱的书做伴,可以是美梦如潮了,我抱上自己喜爱的书,心满意足地走了。

走出小书店,我回望着那透出的微弱灯光,像夜里清醒人的眼,深深地亮在自己的脑海里,温暖着冬夜里孤寂的一颗心。

白天出来四处走走,才发现在北师大四周的小巷里,都有几个类似的小小书店。店面都很朴实,没挂上什么花花绿绿的灯,夹在那些大店铺大厦之间,像是一个羞怯的孩子。若是没专注地看,是看不出这些小书店的。晚上路边的霓虹灯竟相开放,它们又淹没在这些灯海之中,但你细细地看,会发现一放了学,师大里从校门口纷纷涌出的学生,一下便消失在这些小店中。到了这些小书店,就像回到自己的家,朴实而温馨。有事没事的店主会过来帮忙,一起翻那重重的书,一直找到满意的书为止。暂时没有的,可留下联系办法,有书了即通知,书价也特别优惠,能让利的尽量让利。都说店面小,没什么装修,卖书能赚得几个零钱就行。再说来买书的多是师大的学生,口袋没多少钱,能少则少。书是很专业的,大凡师大开设的各门课及辅导书都应有尽有。我们当学生的,白天排了满满的课,要出来买本书不容易,晚上这里离市区又远,公交车又挤,来回得花上一两个小时,那是够受的,这些小书店恰是荒漠的一眼甘泉,给我们这些师大的学子源源不断地浇灌知识。

每每华灯初上,这些微弱的灯光便按时一一亮起,即使两旁逼眼的灯光在拼命地挤压着,甚至是淹没了它,它也坦然地亮着,尽心尽责地亮着,召唤这那些疼爱它理解它的人。

师大的学生晚上出来走走散散心,远的去不了,只有上这些小书店逛逛,看看近段又有什么好书来了,饭后进书店随意地翻上一本,闻闻那书香,品味两句诗,那也是很惬意的。冬天,暖气融融的,主人也多是衣着朴素,憨厚可爱。经常进去看看,一来而去就熟了,听他那满口的京腔,也是一番享受。有时会端上一杯浓浓的茶水,边品边聊着书里书外的事,这是多么舒心的事呀!每次进书店,都没有空手而归,即使没钱买也好,站在书柜前可尽情翻阅自己喜欢的书,不必担心店主会过来责怪你,也不必担心有人会过来挤你。

大家各自看着书,出神地静静地看着。喜欢上了就付钱,没钱可以坐在那看着,有时老板还拿出纸和笔来,看看同学们需要记些什么。大家是看得津津有味,久久不愿离开。

于是每每夜幕降临,自己从繁重的课业中出来,到校园附近散步,一看到书店那熟悉的样子,心情就非常激动,赶紧溜进久违的书店。一进门,书香迎面扑来,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看到社科类架上有本《庄子梦蝶》,便喜出望外。自己非常喜欢庄子,他那“清静、无为”的思想曾经深深感染了我,自我标榜积极的“出世”者,只是出到社会,便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现在突然看到有关庄子的书,自己怎能不高兴呢?拿下书本,靠着书架,高高兴兴看着。

知道庄子的道理很深奥,但没想到作者王少农先生将深奥的道理演绎得那么生动有趣,比如他认为庄子说的的逍遥游是有度的,并非人们所说的绝对自由。,还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一个人想出国,突然有一天,天降一百零八张签证。他可以去美国,也可以去日本,也可以去俄罗斯……”,于是他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老是想到下一站,结果他的一身就在走马观花中浪费掉了。

我由此也想到,自己也曾经像这位拥有很多签证的人一样,老是想着下一个目标,结果获得了一些物质上的东西,自己也失去了很多快乐,浪费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落到现在自己一脸的沧桑。

书中还提到鹏后来飞到了天上,却发现云比它快,太阳比它耀眼。它就后悔了。原来逍遥游也不是绝对的,而且快乐不能跟异类比,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点。比较多了,不快乐的还是自己。

何频的《看草》字里行间流淌这些清纯的文字。细致地描绘那些花花草草。那或长或短的片段,就像是都市里幢幢或白或灰的水泥林里躲躲闪闪的一两盆花,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文字以日历的形式,一天一看,徐徐展开,上班路上,下班途中,晨练里,阅读中,走走停停,不错过一花一草,天气冷暖,花开花落,尽在眼中,像是看望自己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书页的右面标注着精美的日历,和美丽的草木愉悦的心情相映成趣,让人爱不释手。

作者通过描写草木的兴衰荣枯来咀嚼和反刍人生,渗入对社会现象的思索,相关的阅读更是赋予记载的广度和深度。作者在写到苦楝树时,一反常态,批驳俗人的观念。俗人认为苦楝树只是叶小弱而变黄,没什么可看的。作者却觉得“一阵干风吹过,嫩叶俯仰之间,病叶脱落如散黄金”,很有一番美感,并且引经据典,用俞伯平的文字和梅尧臣的诗句佐证,很有说服力。作者就这样以生命的眼光看待草木,文字,便有了真实而朴素的力量。读者的心灵慢慢得到熏陶,外界的纷纷扰扰自然而然被排除在外,比起那些孜孜不倦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书中用来提拨读者心灵的古人诗句为数不少,表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增加书本知识和历史的厚重感。

看到这些好书,欣喜若狂,勒紧裤袋也要买下来,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像是享受一顿饕餮大餐。一本本书在静静的夜晚中看完了。买不了的书,也能静静地看,收获了不少知识。这些夜的眼睛一样的书店给了我一双眼睛,看清了许多烦躁,看淡了许多功利,看到许多智慧,头脑日渐丰盈起来。

毕业了,离开了北京,每每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在那五光十色的灯光中,我在努力地寻找着这些朴实微弱的灯,即使没有找到,我的心底依旧亮着北师大旁边那些小书店内昏暗的光,想念着这可爱的夜之眼,这并不落寞的夜之眼。

新闻推荐

德法续新约能否为 欧洲一体化加“马力”

1月22日,在德国亚琛,德国总理默克尔(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签约仪式上握手。新华社照片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22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