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忆逝水年华》出版时,普鲁斯特曾匿名写评论夸自己的书

澎湃新闻 2017-10-01 11:40 大字

如今新书出版时,请一些名人为新书评论造势是常见的宣传手段。而令人惊讶的是,写出《追忆逝水年华》的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深谙此道。

普鲁斯特

9月29日,法新社披露,普鲁斯特的一组私人信件显示,他曾为自己的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捉刀代笔,写了热情洋溢的评论,并隐去自己的名字,自费高价将这些评论登报。

普鲁斯特把自己写的评论寄给出版商,让对方帮他把评论打印出来寄给报社,以便自己“手稿的痕迹被抹除”,他指出,特别是要将自己“和付钱这件事完全撇清关系”。

这些信件将和《去斯万家那边》的一个珍贵版本一起,于10月在苏富比拍卖行上拍,目前估价为50万欧元左右。

这些信件清楚地表明,普鲁斯特是如何精心策划了自己这本书的宣传工作。富有的作家花了300法郎(约1000欧元),把自己写的新书推荐登上了《费加罗报》的头版。

另一篇由朋友撰写的夸奖《去斯万家那边》的长篇总结评论,最终刊登在法国《论坛报》封面,普鲁斯特为这篇文章支付了660法郎的高价。

《去斯万家那边》

普鲁斯特在这些由自己捉刀的评论中把自己比作狄更斯,他宣称,“普鲁斯特笔下记录的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都是完全原创的。”

“《去斯万家那边》是一个小小的杰作,”他写道,“像一阵清风,吹散目前所有在售图书带来的催眠气息。”

他还称,“这本书令人眼前一亮,使人想起立体派艺术家的‘第四个维度\’。”

另外,普鲁斯特还试图让他朋友的书评在其他三家出版物上发表,尽管他只准备为《吉尔布拉斯日报》付钱。

学者们表示,普鲁斯特采用抑或公平抑或肮脏的各种手段为《去斯万家那边》宣传,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得不自费出版这本书。

普鲁斯特从1906年开始写作《追忆逝水年华》。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册。1912年下半年,他完成了第一卷《逝去的时光》(后改名为《去斯万家那边》)和第二卷《寻回的时光》(后成为第七卷)的初稿。但书籍出版却障碍重重,没有出版商愿意为这本读之艰涩的小说买单。

1913年3月,普鲁斯特在遭到屡次退稿之后,终于说服自己的老板贝尔纳·格拉塞出版这本书,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必须支付所有出版费用。

格拉塞显然没对这本书抱希望,他曾给了一个朋友一本样书,并告诉对方这本书“完全没法读”。

然而,在出版后几周内,一些评论家就认为这是一部天才作品,尽管仍有不少人读了这本书困惑茫然。

1919年,《追忆逝水年华》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此成名。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

苏富比表示,出版商加斯东·高仁尼后来写信给普鲁斯特,说拒绝出版《去斯万家那边》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错误”。

普鲁斯特曾为《去斯万家那边》制作过一个用昂贵的日本纸印刷的特别版,这个版本现在仅存四份,其中一份是他当年送给自己的编辑布龙的,这一特别版将在10月30日和普鲁斯特的这些信件一起被拍卖。

“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去死的珍贵版本。”普鲁斯特的传记作者吉恩·伊夫斯感叹。苏富比为这套拍品给出了40万欧元—60万欧元的估价。

苏富比表示,普鲁斯特为好的评论付钱这件事“当时的确发生了”,“他是自己的新闻经纪人,把他评价自己小说的这些文章传播出去。”

新闻推荐

有时狡诈不一定是贬义红孩儿

狡诈之人,一般都认为是阳奉阴违,八面玲珑,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面对权力地位像狗一样低头哈腰,对待弱者又判若两人,整天活在自己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圈套里。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不受欢迎的。三国时期,曹操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