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时狡诈不一定是贬义红孩儿

河池日报 2017-09-28 18:23 大字
 

狡诈之人,一般都认为是阳奉阴违,八面玲珑,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面对权力地位像狗一样低头哈腰,对待弱者又判若两人,整天活在自己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圈套里。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不受欢迎的。

三国时期,曹操的行为有些可算是狡诈。当年他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画影图形,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形势十分险恶。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曹操坐在前堂,忽听后面有磨刀声,顿起疑心。及至悄悄走到后窗,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时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及杀到厨房,却见一只猪刚被捆上四蹄待宰。这时才明白是因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曹操和陈宫只好匆匆逃离吕家。但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沽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疚愧,抬不起头。曹操却在两马相措之际,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知是恩人,却还要虐杀,太不像话了!”曹操道:“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道。

曹操冷笑:“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但绝不能让天下人对不起我!”陈宫觉得此人不可共事,弃曹而去。

这也是曹操被称为“奸雄”,被后人屡屡诟病的原因之一。

与此不同的是,有时,狡诈在某个场合,却是一种风趣。

贝尔拉是法国著名的剧作家。有一次,他到一家一流的餐馆进餐,侍者送来汤后,贝尔拉说:“我不能用这种汤。”这家餐馆是以礼貌待客而著称的,侍者走过来道歉后,又把汤端走,然后送上菜单。贝尔拉另要了一个汤。当送上汤来时,贝尔拉又说:“我不能喝这种汤。”这一下侍者慌了,忙去告诉经理。经理对贝尔拉说:“先生,你对刚才要过的汤有什么意见吗?那两种汤很多顾客都赞不绝口呢!”贝尔拉说:“我也是同样的看法,不过我不能喝它。”经理问:“那为什么呢?”贝尔拉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因为没有汤匙。”

然而,据司马迁《史记》中所载的西汉时期齐国路中大夫,却把“狡诈”诠释成机智和勇敢。

西汉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以篡权为图谋的七国亲王之乱。

时值叛军围攻齐国的都城临淄,兵临城下,齐王刘将闾紧急派路中大夫到皇城向汉景帝刘启求救。然而路中大夫却在返回途中被叛军所擒获。叛军逼迫他向刘将闾喊话,让他说朝廷的中央军已经被七国之兵打败,以诓骗齐国开城投降,并威胁如果不开城投降,七国之兵将对齐国进行屠城。

战战兢兢的路中大夫连忙满口应允,并通过守城的士兵把刘将闾喊到了城楼上。然而,当路中大夫看到刘将闾站在城楼上之时,他却没有按照叛军首领当初的授意喊话,而是大声向刘将闾说:“由周亚夫(当时的汉朝著名将领)任总司令的百万中央大军,正昼夜赶来增援,你们千万要坚守,不可以投降!……”叛军听着话不对头,没等路中大夫喊完,持刀站在路大夫两旁的叛军手起刀落,一下子便把他的头颅砍了下来……

显然,当初路中大夫战战兢兢地顺从都是伪装的。

齐国国王刘将闾是刘肥的儿子。七国叛乱中的其中四个国家首领都是刘肥的儿子。七国叛乱,齐国被七国之军刚围城之时,刘将闾曾经私下和七国之军的首领(也就是自己的一帮弟兄们)取得联系,本来打算和其他几个兄弟一样反了算了。路中大夫这时恰好回来。听到他这么一喊,刘将闾才放弃了加入叛军的行列。

以路中大夫的智商,不按叛军首领授意喊话的结果想必他是心知肚明的。但即便是在一张嘴就做出生死抉择的情况下,这位路大夫毅然坚持以掉脑袋为代价,奉告齐王刘将闾不要反叛。从大处讲,路中大夫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之大局;从小处看,路中大夫挽救了齐国国王乃至整个齐国国人的性命。

“七国之乱”被周亚夫率领的中央军平定肃清之后,参与叛乱的七国之王要么畏罪自杀,要么受到朝廷的严惩,而刘将闾在关键时刻因为路大夫的一句话得以晚节保全。

对七国叛军而言,这位路中大夫无疑是狡诈的。但对路中大夫自身而言,他明明知道自己的这种“狡诈”会让自己丢掉身家性命,但他仍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义无反顾,这是何等大德大义的勇敢!

新闻推荐

人在西塘烟雨中

□伍劲标核心提示:烟雨长廊的一侧,小河上波光里的艳影在两岸红灯笼的映照下,水光潋滟,法国干红一样的浓烈起来。坐在前往西塘的大巴上,隔着玻璃,朝窗外看。烟雨笼罩,山水苍茫,时不时的,就会有一条或大或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