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艺术因人性而美丽

绵阳日报 2017-06-24 07:11 大字

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晚期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罗丹艺术论》是罗丹与弟子葛赛尔畅谈艺术,后者记录的口述文体,双方对文艺复兴以来的雕塑艺术发展,技巧和方法,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傅雷在1931年受聘于上海美专之时,翻译了该书作为美学讲义。

罗丹的艺术生涯开始得较晚,重大突破发生在1880年,那一年,罗丹赢得了为新建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设计青铜大门的重要委托,罗丹的艺术才华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地狱之门》着重描述罪人的命运,主题受到但丁的《神曲》地狱篇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影响。怎样表达人物内心隐秘且不受控制的激情?文学可以一字一句细细地描摹,但雕塑却只能抓住某个瞬间,通过形体曲线赋予石头或铜像以灵魂。罗丹告诫学生,“艺术所创造出来的形,只是给予情绪一个引子,由此引子,情绪可以由觉醒而扩大,而幻出无穷的变化”,艺术的能事即在于,“所引起的感觉,尽够观众们活跃的心灵自由活动”。

怎样表现艺术的写实力量?罗丹指给葛赛尔看《浪子》的雕像。为了表现少年的苦闷,罗丹将人体筋肉和形体的姿势,夸张到了最兴奋的状态。两臂高举,仰天呼号,身躯绷紧,无所支撑,头颈极力后仰,望向穹苍。葛赛尔揭晓了罗丹奇特的工作法,男女模特在工作室里自由活动,这是罗丹视觉中最习见的场景,他长期观察着他们,将每一个姿态印刻在脑海里。

只有生动尚不够,伟大的艺术家皆心怀悲悯。罗丹说:“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罗丹将视线更多地投向劳苦大众。丑也是一种审美。比木乃伊还要皱缩的老宫女,皮肤紧缩在瘦骨嶙峋的躯壳上,似乎全体的枯骨在战栗,葛赛尔面对罗丹的雕像时感受到强烈的撞击。

专注于表达原始恐惧与激情,这一特质将罗丹与现代艺术深入人类精神层次的要求相联系。罗丹在作品无论是描绘战争的惨境,还是探索生存之难,都极力强调现代生活对于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比如群雕作品《加莱市民》。背景是1347年英军围困加莱时六位市民以生命换取英军撤退的壮举。但作品并不呈现壮阔的战争场景,而是刻意采用了粗糙的表面质感,将绝望与反抗凝聚于疲惫的身躯和笨拙的形体。

很显然,在罗丹的理念里,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供人赏玩的物件。它是人性的,因而是美的。“愿做‘美\’的使者的朋友们啊,你们或许会欢喜在这里找到一些深长的经验之谈吧。虔诚地爱你们的前辈大师吧。”这是罗丹的殷殷嘱词,也是傅雷给予学生,给予后人发自肺腑的话语。(林颐)

新闻推荐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发生驾车冲撞宪兵车辆事件 官方定性“恐袭图谋”

6月19日,在法国巴黎,宪兵在香榭丽舍大街附近警戒。新华社发6月19日下午,一男子驾车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突然冲撞宪兵部队的巡逻执勤车辆。肇事车辆随即起火,驾车者身受重伤,最终不治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