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喝墨水到喝洋墨水

西南商报 2017-06-16 04:08 大字

“喝过洋墨水的”,如今人们往往以此来形容在外国读过书的留学生。何为洋墨水?得先从“喝墨水”说起,而此事还和南朝梁武帝的一项特殊规定有关。

早在南朝梁(502—557年)武帝萧衍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时,有一项特殊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秀才、孝廉等应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的,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后来北齐(550—577年)朝廷为了防止有些“胸无点墨”的人来“混考”,也有类似规定,“成绩滥劣者”要被罚喝墨水,喝多少,由主考官根据考生卷面的滥劣程度而定。

这条看似有理其实荒唐的法规后来不盛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寡,却保留在词汇里。

当然,不论南梁还是北齐,那些“差生”被强迫喝下的墨水都是用地地道道的中国墨在砚台里加水研磨出来的“黑墨水”,因为中国人历朝历代都是用“黑墨水”来写毛笔字和画国画的。至于“喝洋墨水”,当和慈禧太后有关。

笔者曾在一本法国人写的书里读到以下这样一段记录。有一天,慈禧太后与其御前女官裕德龄在一起闲聊。慈禧问:“我们大清国的墨水只有黑色,而外国的洋墨水却有红、蓝、黑三种颜色,洋人用钢笔干吗要用三种颜色的洋墨水呢?”这个裕德龄曾经随当外交官的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在国外生活多年,17岁才回到国内。她告诉慈禧太后,法国的钢笔制造业很发达,用钢笔的人很多,三种颜色的钢笔墨水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慈禧太后于是笑道:“德龄,听说你在外国读书很好,看来你是不用喝洋墨水的了。”慈禧太后显然是联想到古代“差生”要被罚喝墨水的典故才古为今用,创造出“喝洋墨水”一词的。

需强调的是,古人“喝墨水”原是贬义,指“肚里没多少墨水”的“差生”;而现在“喝墨水”或“喝洋墨水”已经多褒义,指的是某人受教育程度高、学识渊博了。

王庆顺

新闻推荐

马克龙阵营大胜法国为欧洲注入稳定剂 新华社记者

法国人继续选择相信新总统马克龙。以共和国前进党为首的联合阵营在国民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得票率大幅领先,有望在国民议会中开创数十年来罕见的“一超多弱”格局。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阵营大胜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