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这么苛求自己是病,得治

绵阳日报 2016-09-10 00:00 大字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稍有点阅历又懂得反思的人可以轻易悟到的道理。然而探究起来,不如意究竟出自何处,我们却未必能够提出一个清晰的解答。

身处当代,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开始切入激烈的社会竞争。此后走出校园步入职场,为了争取机会,我们还需要承载更多的压力,需要为了维系或改善许多方面的关系而付出努力。成就、成绩带来的愉悦,似乎也总是短暂的,相比之下,困扰和苦恼却会持续更久。

其实,我们所承载的压力,我们感到的困惑、苦恼,很多时候都是不成立的。我们常常无法做到准确地评价自己所经历的状况,我们的内心常常会生发自责和愧疚,为了达到目标,我们不敢松懈和轻易满足,我们竭力取悦于他人,并以此作为获得社会评价的基石。

我们应当懂得,许许多多“必须达到”的要求,成为了让我们失去快乐乃至基本自信的源头。一个人要融入社会,需要依照社会规则,也必然要建构一套价值标准,这将驱使人前行并找对方向。但人们往往也很难避免高估自己,甚至会将不同成功人士在不同方面突出的优点,直接转化为对于个人的要求,这是刻板、粗暴甚至危险的。

法国学者、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弗雷德里克·方热所著的《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指出,自我苛求窒息了生命活力,让人生旅程变成仅仅充斥着磨炼与功利的过程,让人痛苦不堪,如果仅就实现目标而言,自我苛求也将让人与所想要的、本可以实现的目标失之交臂。

自我鞭策经常被表述为懂得自强、自律的人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会让人在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情时,感到自豪,赢得他人的青眼相加,但更多情况下,自我鞭策--来自内心的声音,显得强硬、咄咄逼人、不留余地。在自我检视的压力下,人们常常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因为需要追求完美,因而几乎不可能实现,从而滑入持续化的焦虑。《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书中,作者以自己在心理治疗执业过程中的多个真实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常见的人生准则是如何忽略每个人自身的复杂性、是如何对于当事者构成了折磨,还帮助当事患者找到更为通透地认识自己的途经。

书中解释指出,内心的声音,自我鞭策的来源,属于行为、情绪和认知失调——当我们做不到某件事(行为),造成感觉不自在(情绪),然后听到内心的声音在苛责我们。要走出这样的递进链条,就不能停留于行为或情绪之上,而应当关注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的出处。对于很多人而言,童年时期受到的批评、规训,对于性格和思考方式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不少准则其实已经是落后于年龄和时代的陈年习惯。我们应当明确地根据自己的经历、环境的变化、周边的人来进行调整更新。

自我赋予、自我加压、自我鞭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既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突出的弊端。恰当的应对方式,不是选择非此即彼(选择彻底放弃或是盲目遵从),而是应当强化个人认同,强化自己的独立人格,从而驯服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

强化个人认同,一个有效方式是将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都给以模型化、概念化,找出这其中存在的个人人为偏差,将内含的不合理化的个人准则一一梳理出来,对应自己的负面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勇敢地对自我苛求说“不”。

书中也分别解析了常见的针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人生准则,指出了这些准则的机理偏差,强调人们应当从过度苛刻、强制、阻碍行动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减少自我审查,用正确的方式自我肯定,学会偏移关注的重心。

(郑渝川)

心理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作者:(法)弗雷迪里克·方热

出版社:三联书店

新闻推荐

“世界足球先生”修改投票规则 球迷可参与投票了

在与《法国足球》合办的国际足联金球奖分家后,国际足联于昨日公布了全新的年度八大奖项设置,这八大奖项被简单命名为“最佳”(TheBest),分别是男女足最佳球员奖、男女足最佳教练奖、普斯卡什奖(最佳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