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城东市民幸福模式升级版

西安日报 2016-09-30 00:00 大字

绿树成荫的友谊路(资料图片)(记者 王旭东 摄)

幸福路

上世纪50年代初,数家军工企业及大型企业聚集在西安东城,吹响了幸福集结号。为配合“一五”时期7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这里新建了一条路——最初叫幸福路,沿路居住、工作的人们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记者 杨春燕

走在幸福路上,由于是单行道,三车道的道路并不拥挤,马路西侧全用涂成绿色的围墙围了起来,每隔一段距离写着幸福路综合改造区域,道路两旁栽种于几十年前的法国梧桐默默注视着道路的变迁。

根据资料显示,幸福路曾于1966年改称工农一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以咸宁东路、长乐东路为界分为南、中、北三段路,全长5962米,是一条南北向次干道和城市东南出入口道路。初为碎石路面,1957年至1984年改造为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

1980年,张建军到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东郊管理所工作,开始了35年的道路维护工作。“当时除了大厂门口有道沿、人行道,其他处的人行道还是土路。”张建军对当时的路况记忆深刻,幸福路上除了大厂外全是庄稼地,道路两旁已经有了绿化树,路灯是钢丝绳绑在树上在道路中间吊个碗,五六十米一个,灯光有些昏暗。当时的幸福路上并没有居民居住,都是企业,居住区都在与幸福路中间隔了一条140米绿化带的万寿路上。

“企业都有配套的医院、学校、俱乐部,在八九十年代,这里相当繁华,和小寨、纺织城齐名。”由于改造升级在即,虽然现在很多建筑已经拆除,张建军仍能清楚地记得每个地方上当时的建筑。“这里曾经是个俱乐部,那时我们下班后,就和同事一起到小饭馆吃个饭,再到俱乐部花一毛钱看场电影。”张建军指着幸福路西侧隔离带的一处空地说,“那时真觉得这日子就只能用幸福来形容了。”

据张建军回忆,1990年以后,高楼村、东小寨村等村庄为了生活方便,也将村子整体搬到幸福路沿线,加之整体经济好转,附近的人口逐渐增多。1990年至1995年间,他们曾逐步对幸福路进行过一次翻修,补齐道沿,增设人行道,并铺上了彩砖,后来又换成了现在仍在使用的杆式路灯。此后,幸福路东侧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商业小区也发展了起来。

“最近这些年西安发展日新月异,道路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幸福路目前算是比较老旧的道路,我们都在等着它蜕变的那天。”张建军的幸福梦想也是众多城东人、西安人的梦想,规划于“一五”时期的幸福林带,历次西安市城市规划修编中均予以保留。

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启动后,西安市政府通过了《幸福林带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明确指出幸福林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承载着西安城东人的幸福梦想。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目前总规划面积17.63平方公里的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正在进行,其中长5.85公里、宽140米的幸福林带作为整个综合改造区的龙头和核心工程率先实施。

随着幸福林带的修建,幸福路也将完成嬗变,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绿化带、主行车道一应俱全,地下还有地铁8号线穿过,与其配套的地下停车场、公交换乘枢纽、公交港湾等设施将实现公共交通零换乘,城东人将打造“幸福模式”的升级版。

新闻推荐

匆走在路上时,有没有抬头看一眼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叶有绿有黄,这是季节渐变的色彩。余亮 摄

匆匆走在路上时,有没有抬头看一眼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叶有绿有黄,这是季节渐变的色彩。余亮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