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施蛰存散书□史飞翔

江淮时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摘要]□史飞翔

施蛰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一生集作家、学者、教授于一身,自谓平生治学开了“四扇窗”,学贯中西,是真正的大师。施蛰存1905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儒生家庭中。父亲施亦政曾任苏州两级师范学堂书记兼管理藏书。受父亲影响,施蛰存6岁入私塾,读《千字文》。 13岁时开始读小说《水浒传》,并常到家乡东岳庙书摊购买各种书籍,从此一生与书结缘。

经过长年积累,施蛰存的藏书达到了相当数量。但是这些藏书也先后经历了几次损失。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施蛰存在松江老家的藏书遭日军炮火袭击,全部焚毁。后来他辗转各地,所需书籍随用随买。这样到了50年代前半期,他又有了大量藏书,其中有许多木刻版本书。

1957年8月,施蛰存因发表杂文《才与德》而被错划为右派,工资被降为一百八十四元,不能发表文章稿费收入断绝,一大家子人嗷嗷待哺,加之又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苦不堪言。为了买八角钱一只的鸡蛋,施蛰存只好将家中那些儒释道的书籍全部卖掉。其中有不少是难得一见的好书,如:《景德传灯录》、两部不同版本的《金瓶梅》、一部二三十年代的欧美外文版文学作品。

“文革”中,施蛰存六次被抄家,所藏书籍差不多遗失殆尽。好不容易等到新时期,施蛰存却已年逾古稀,再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购书、藏书了。所以,老人晚年曾动情地说:“自青少年时代起,我就藏有许多书,以后不断购得相当数量的书籍。但是我的藏书实在不算得多,历经几次损失,颇感惋惜。 ”

或许是出于对自己一生藏书甘苦的总结和体味,施蛰存晚年慷慨地将自己一生所藏书籍散去送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施蛰存便开始陆续将自己的藏书送给一些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个人。他将大部分词学书籍送给了台湾中研院,法文书籍送给对法国象征派诗歌很有研究的施康强。 《小檀乐室汇刻百家闺秀词》、《众香词》、《名媛诗归》等送给耶鲁大学的孙康宜;部分英文书籍给了李欧梵和其他青年学者。陈眉公刻本《宝颜堂》给了华东师大图书馆,《杭州石屋洞造像题名》送给浙江博物馆,等等。施蛰存说:“这些书对我现在已经没有用了,我以为送给这些专家、学者,对于他们治学、研究大有帮助,也使这些书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可谓‘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

新闻推荐

互联网新科技给经济注入新动能

11月15日,中国江南水乡乌镇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两大科技亮点之一——“互联网之光”博览会14时在乌镇揭幕。16日,另一大亮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也将登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