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论语》中的民族文化基因

三江都市报 2016-01-23 16:27 大字

毛继新

八是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每个人生而具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公平的基点。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的主张,反映了人类发展的这一根本要求。孔子一生从教,弟子三千,学生来自各诸侯国,不分阶层种族,不论智力高下,针对不同的特质,启发诱导,进行不同的教育,树立了教育公平,因材施教的光辉榜样。《论语》记载的孔子教育思想休系和实践的众多精华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至今仍有重大指导和借鉴作用。

九是人格塑造中的“君子风范,爱国情怀”。

孔子育人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仁义礼智信品格的“君子儒”(《论语·雍也篇》),即品格高尚,文质彬彬的君子。提出了君子的人格特质和道德风范:“义以为质”、“以义为上”、“见得思义”、“和而不同”、“君子不器”、“敬畏知命”、“胸怀坦荡”、“成人之美”、“周急不济富”、“周而不比”、“见贤思齐”、“言必信行必果”,以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奋斗精神等等。《论语》记载了孔子身体力行,居安思危,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文化昌盛,育人从政,多次离鲁返鲁,奔走呼号,历尽艰辛,爱国情怀令人动容,流传千古,树立了爱国为民、做人成事的榜样。我国历代先贤、志士仁人,英雄模范等等,都传承了这些做人做事爱国爱民的基因特质。

十是处世态度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里仁为美”,“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颜渊篇》)这一做人处世的金科玉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已写入法国《人权宣言》中,联合国大厦也赫然镌刻着这八个大字,成为全人类公认的行为准则。

,具有四大突出特点:一是客观真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广博丰厚性。儒家《论语》中的文化基因极为全面精深。上面列举的十个方面,已可略见一斑。至今仍然极富活力的数十个成语典故,就都源于《论语》。三是与时俱进性。文化基因虽然相对稳定,但它开放包容,经过损益扬弃,不断吐故纳新,其具体内容和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创新,世代延续。孔子和《论语》“以敬为上、敬养结合”的孝道观,转化为今日倡导的“新二十四孝”;“以和为贵、至德中庸”的和谐观,发展为当今践行的建设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都是明证。四是普遍适用性。它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它产生于古代,适用于现代。它产生于中国,适用于世界。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度,为治国理政、解决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为促进创新发展、构建和谐家园、推动社会进步,起着引领和借鉴作用。

历史是教员,也是教材;是明镜,也是路标。文化是历史的灵魂。历史和文化都是不能割断的。对它多一分尊重,多一分理解,就会多一分睿智,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豪情,多一分担当。妄自菲薄,历史虚无是有害的;盲目崇外,去中国化是可悲的;厚古薄今,脱离现实也是无益的。只有深刻地认识过去,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才能清醒地把握现在,坚定地走向未来。

历史证明:以孔子儒学特别是《论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厚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思想长河与智慧源泉,铸就了华夏儿女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精神动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树立我国礼仪之邦的光辉形象,对于国人独特优良品格的塑造,对于增强华夏儿女的凝聚力和奋进力,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于反抗外来侵略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对于存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涵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总之,我们对于《论语》和中华民族其它一切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应该十分珍惜,深感无比自豪。坚持老老实实的学习和继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家园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服务,这就是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科学态度。

(下)

新闻推荐

Sisley致臻夜间修护眼部精华露今日开售

领先全球的法国顶级植物美容品牌Sisley希思黎于2009年推出了Supremya致臻夜间修复精华露,运用多重高纯度植物活性精萃与绝佳科技,有效延缓细胞老化,为细胞争取修护时间,30%因遗传而造成的内因性老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