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狭颂》的书法特色 【历史上的甘肃书法】方正·宽博·静穆

甘肃日报 2016-01-06 07:39 大字

——《西狭颂》的书法特色

【历史上的甘肃书法】方正·宽博·静穆

《西狭颂》正文(局部)

□蔡副全

《西狭颂》摩崖石刻,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刻于甘肃省成县鱼窍峡。《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正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它与《石门颂》《郙阁颂》并称为“汉三颂”。《西狭颂》集篆额、正文、题名、题记及刻图为一体的完备形制,在历代碑刻及摩崖石刻中极为罕见。其气韵高古的书法艺术为中外书家所称道。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谓其“宽博遒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赞其“疏宕”,杨守敬《评碑记》誉其“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徐树钧《保鸭斋题跋》叹其“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梁启超《碑帖跋》颂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在我看来,《西狭颂》书法艺术特征可以从“方正”“宽博”“静穆”三个方面去理解。

方正

杨守敬《评碑记》称《西狭颂》“方整雄伟”。《西狭颂》正文20行,满行20字,纵145厘米,横145厘米,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而正文中绝大多数字形是正方,这在汉隶中极为少见。相同周长的矩形有无数,而正方形只有一个。所以,正方字形的结构处理是有一定难度的。从中国方块汉字的发展历程看,篆书(小篆)字形长方,取纵势;隶书(八分)字形扁方,取横势;楷书(唐楷)字形长方,取纵势。故汉字外形发展经历了长方——扁方——长方的演变。在此演变中,正方字形的出现就显得比较独特了,如汉隶之《西狭颂》《郙阁颂》《张迁碑》,唐楷之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

《西狭颂》的“正”,是一种质朴的平正,故显得大智若愚。关于“平正”与“险绝”的辩证关系,孙过庭《书谱》论述尤为精辟:“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吕世宣对《西狭颂》书法是这样评述的:“结体甚平,平近板;运笔甚缓,缓近弱。伊墨卿先生祖此,然非善学者。学此等书须从篆笔求之,须以险笔出之。依样葫芦即为所误。书以韵胜,尤以气胜,舍气求韵便弱,而无骨虽文亦然。此碑韵却极好。”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由此可知隶书笔法多作外拓,而《西狭颂》似乎在寻求外拓与中含的结合点,故显得放而不纵,含而不止。该碑又是汉隶中方笔运用的典型代表。方笔太多,易于结板,故掺以篆势,使其古雅;或加入楷法,求于灵动。此亦应了刘熙载《艺概》所谓“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

宽博

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称《西狭颂》“宽博遒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此碑“疏宕”。宽博,是在书艺结体领域里与紧结相反相形的美学范畴。宽博在唐代已成为常用的书艺品评标准之一。李嗣真《书品后》说“钱氏小篆、飞白,宽博敏丽,太宗贵之。”张怀瓘《书断》中说张融“宽博有余,严峻不足”。

就一个字的方块空间结构来看,如果说紧结美表现为内聚外舒,那么宽博美则表现为外满内疏,特别是中宫的虚疏。

宽博和方正是交叉的概念,在有些作品里,方正就是宽博,宽博就是方正,如《西狭颂》《开通褒斜道刻石》《郙阁颂》《衡方碑》等。但是,有些宽博者就不一定方正,如《泰山经石峪》。

《西狭颂》的宽博和方正是一致的。其结字外紧内松,中宫疏宕,故显得大气磅礴。此碑结字,未作大疏大密的对比,而是信手拈来,平淡处之。碑中笔画繁者使其简,笔画简者饰增笔,或以俗体代之。

静穆

中华民族是主静的民族,中国文化是主静的文化。儒家讲“中庸”“中和”,道家说“涤除玄鉴”“物我同化”,佛家的“渐修”“顿悟”都渗透了以静为主的文化观念。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说“不懂中国书法,就不可能懂得中国艺术”;旅居法国的华裔学者熊秉明则强调:“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在中国,书法是文化核心的核心。”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自然也与“静”结下了不解之缘。

《西狭颂》的方正与宽博正好映衬它的静穆。无怪乎梁启超《碑帖跋》称《西狭颂》“雄迈而静穆”。

早在商代,人们就对方形、圆形有着亲切的知觉把握和热烈的关注。《孙子·势篇》写道:“木石之性……方则止,圆则行。”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云:“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作为基本形,“圆”在人们的视觉中有着转动之势;“方”在人们的视觉中有着安静之势。这是人们在视觉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

静美作为一种具体的审美形态,如潭水映月、幽谷流泉、鸟鸣空山……它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美感,若反映到书法作品中来,会使人获得更深的艺术享受。表现在书法实践方面,书法静美是一种含蓄、内力的体现。不过“艺术作品的静谧乃是动态的静谧而非静态的静谧”。《论语·雍也》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西狭颂》摩崖至今碑立原貌,背山面池。此谓“环境之静中寓动”。《西狭颂》正文为标准正方形,规整隶书——静。其上篆额(弧线)——动;其右《五瑞图》画像(弧线)——动;其左“十二行题名”(书写随意)——动。此谓“形式之静中寓动”。

《西狭颂》作为汉隶成熟的典范代表,其笔法表现出“方”“顿笔”“外拓”“雄强”等特征,即“静美”。而碑中篆意和楷法的运用,则使其有动感。此谓“用笔之静中寓动”。另外,《西狭颂》结字的收与放,字形的变化与统一等,都处理得自然贴切,天衣无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书法静美在艺术意境中是一种“无言之美”“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它是一种醇美、真美,是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陇南师专美术系)

新闻推荐

世界各地举行反恐游行

1月11日,在德国柏林,一名女子将写有“自由”字样的胶带贴在嘴上参加反恐游行。当日,世界各地举行各种活动,悼念法国近日发生的多起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抗议恐怖主义行径。□新华社照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