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胖美女为啥受宠
唐代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局部)
编者按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被剪成了“大头娃娃”前,其中轻纱罗裳、玉肌凝脂的香艳画面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尤其是剧中对华丽服饰和女人媚态的描绘——女性的颈部、胸部和手臂裸露在外,或在轻薄的纱衣下若隐若现,无不尽显柔媚。但此情此景,在复播后的电视剧中难以再现,剧中一众美女胸部镜头也全部被剪,画面仅呈现远景和肩膀以上的近景。网友调侃称,原本“满屏尽是白花花”瞬间变成了“满屏都是大头照”。
法国哲学家丹纳曾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对照这句话,我们试图了解,大唐帝国的女人们真的是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吗?真实的唐代女性的衣着又是怎样的呢?那个遥远的时代,呈现了什么样的多元审美态度和风尚趣味?为此,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周末版策划了这样一组“寓教于乐”的报道,以飨读者。
以胖为美
唐朝人的另类审美观
宋代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言:“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此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其中“环”指的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与宋代时期人们偏爱窈窕淑女的审美观不同,唐代女子以丰腴为美,可谓历史上“另类”的欣赏眼光。据野史考证,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尽管杨贵妃胖瘦的真实情况至今无法考证,但从各类艺术作品中,能够寻得“她是胖子”的蛛丝马迹。
除此之外,男人也很肥。《旧唐书·安禄山转》中曾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330斤!居然能跳《胡旋舞》,还能疾如风。想想也是醉了,腿会“闪”到吧!
为啥受宠?
国强民富,吃嘛嘛香
那么,唐代为什么会以胖为美呢?刘平中博士认为,这与唐代强盛的国力、发达的农耕经济、开放的世风等无不联系。
首先,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富庶的时期,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富足的生活为使人们根本不愁吃喝。杜甫曾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国强民富,自然是想吃就吃,吃嘛嘛香。
其次,唐代风气很开放,对外交流频繁,与当时的一百多个国家交往互通。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西域“胡风”大量涌入,模仿“胡人”开朗多情的生活方式渐成时尚。而西域人块头较大,肥人也多,对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统治者的血统很重要。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信,李唐王室由鲜卑游牧部落起家入主中原后,还保留游牧生活的习惯,崇尚剽悍、健硕的体魄,以胖为荣不足为奇。
服饰变化
胸脯袒露,胡衣风靡
而唐代女人不仅体态丰腴,在衣着穿戴上显得很富丽优雅、活泼开放。在罗宏才撰写的《中国时尚文化史—先秦至隋唐卷》中就提到了唐代女性服饰的变迁。
初唐时期,女性除着衫、襦、袄、帔之外,还盛行衣领较高、袖子窄小,可以套穿半臂(长与腰齐的半袖),下著间色长裙,脚蹬小蛮靴的“女史服饰”,或日“半袖裙襦”。
高宗晚期至盛唐,衫、襦、袄袖逐渐拉长,开领较低,束腰极高,且有裙腰之上大面积袒露胸脯者。陕西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窄袖、短襦、长裙、半臂、袒胸唐三彩俑即说明了这一着装特点。在诗人周渍的《逢邻女》中有曰:“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这一时期,“石榴裙”日渐流行,裙幅以红、紫、黄、绿等颜色为主,“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桃花马上石榴裙”以及“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等诗句广为流传。
安史之乱后,胡风逐渐风靡,时兴一种襟袖窄小的“回鹘装”。在《中国历代服饰》中,描写这种衣裳的基本特点为“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
对唐代美女的开放风情,刘平中认为,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唐武则天当政称帝后,允许女性从政,对女性自由、自信地表露心思,展示魅力影响颇大。而唐代开放宽容的社会环境和世风,也为女性追逐时髦风尚,展示优美妩媚提供了机会。
华西都市报记者 肖茹丹制图方蕾 司婉靖
新闻推荐
世人皆知,法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来自法国的东风雪铁龙C3-XR生来就流淌着自由的血液,于是当C3-XR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它的目光聚焦在了一个名为“城市自由派”的群体上,并以“高效动力”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