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号外” 的魅力

内江日报 2014-11-30 01:49 大字

◇张津文/图

1965年1月3日,我去重庆出差,晚上9点钟从菜园坝火车站出站,就得到一份《重庆日报》晚上8点钟印刷的散发着油墨香套红的“号外”——“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由于是首次到重庆,我把这份“号外”作为纪念品,一直珍藏至今。

“号外”指“正常编号的报纸以外的报纸”。“号外”的最大特点是新闻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及时传播新闻信息。《辞海》对于报纸“号外”的解释是:“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后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报社)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名号外。”一是内容必须是重要新闻和特殊事件;二是时间应在两期之间临时出版;三是无编号。另外,“号外”还有三大特性:一是号外大都免费赠送;二是有的以“重大消息”、“喜讯”、“特大新闻”等字样,虽未标明“号外”两字,都可视为“号外”报;三是号外因临时出版,故没有广告。

我国第一份号外的出版日期是1884年8月6日,当时,中法战争正在进行,有传言说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闹得人心惶惶。8月6日下午6时半,上海《申报》接到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的快电,内容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由于当天报纸已售完,只好于当晚7时将此电文用传单形式发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

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号外”,是1938年4月6日《大公报》刊发的“台儿庄大捷”。当天,中国军队发起总攻,在前线的记者只有范长江和陆诒两人。范长江、陆诒抵达著名抗日将领孙连仲的司令部,采访了孙连仲。1978年,孙连仲回忆道:“台儿庄大战时,一群新闻记者来访问我。我拂晓反攻,正面第三十师,右边第二十七师,到下午二三点钟还没有消息,我请记者们去睡觉,独范长江不睡,我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结果他抢到最早反攻胜利的消息,发往汉口,《大公报》因此而发了‘号外\’。”

尽管现在通信方式极其发达,但很多报纸遇重大事件或大喜讯,仍要出版“号外”,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的当天,《重庆时报》、《新快报》等以最快的速度印刷出版了“号外”,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5月1日的上海世博会,当天推出号外的报纸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外,《北京晚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等其他十多家报纸也相继出版了“号外”。

新闻推荐

“红色预警”闲置?天灾还是人祸?——追问京津冀雾霾

风来了,霾散了。持续五日深陷“霾”伏的京津冀居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不过,关于这次重霾成因的追问不该随着“霾消云散”而终止。北京局地PM2.5峰值浓度逼近1000微克/立方米,京津冀至关中...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号外” 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