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9平方米开始

攀枝花日报 2010-01-15 00:17 大字

■付体昌

2001年我刚毕业,揣着520元钱,到离家数千里的城市求生。为了节约住宿费,在朋友帮助下,我以每月150元的价格,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陈旧小楼上租了间9平方米的单间。一床、一桌、一凳,别无他物。小楼一层是供销社的旧仓库,有些旧木头、玻璃,院子里种着碗口粗细的法国泡桐,非常安静。

我花了50元钱购置了凉席、蚊帐和脸盆等物品安顿下来。

第二周我就找到了工作。月底,手头渐渐宽裕陆续添置了锅碗、煤气罐、台灯。偶尔去小饭店要上一盘水饺一瓶啤酒,拿回来在青灯桐影下慢慢小啜。

年轻的心总是不甘寂寞,在同学录上活动活动,便有了同学前来“考察”。我的蜗居成了驿站。每次一来就住几天,一张床,于是水泥地面用拖布擦洗干净,铺上报纸,垫子和凉席,躺下就睡。

呼朋引伴的日子总是快活。几包劣质的香烟,一捆廉价的啤酒,三元一大锅的贻贝,让我们非常满足,话题总离不开理想。张东说他喜欢当老师,我们虽不是师范院校,但他喜欢学校的清净;二丙想去北京做程序员,他的成绩一直是最好的;阿星想去广州,他说村里一个兄弟没什么文凭,在广州呆了半年就发达了,一脸的神往……在那件小屋的墙壁上,至少有八九个同学用铅笔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第二年秋天,她第一次走进我的蜗居时显得很惊讶。夏天用过的三个凉席洗净卷放在床头,桌子上的书籍错落有致,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温暖的阳光照进来,洗好的衣服散发着淡淡的肥皂香味。她说这是她见过的最干净的男生宿舍。那天,我在饭店要了水饺,她在小瓷碗倒了醋还撒了点姜末。临走,她好奇地看着墙壁上我几个同学的留言,大发感慨,也写下了自己的美好愿望“有个家,有人疼”。那六个字让我心里一片温暖。

后来她成了这里的常客,每次来都要带来一点绿,第一次是一棵转运竹,插在可乐瓶里,捧着。后来她又带来了绿萝、芦荟和菊。有了绿色,蜗居蓬荜生辉。

2005年夏天,父亲来看我。他买了把锯,从一楼“拿了”几块木板,不会木匠的他居然给我做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床。我再没睡过地板。

2006年冬天,她也搬了过来。墙上多了两面大镜子,在镜子的视觉魔术作用下,这个9平方米的小屋大了很多。2007年底,我们结婚了,小屋的租金也翻了一番。

终于,2009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我们贷款8万元,买下了一处小窝。站在新房里,她喜极而泣。

我去原先那间小屋收拾东西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雨过天晴。当我把所有东西都搬上卡车,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突然不愿离去。蓦然发现,写在墙上的那些留言,被刚才突如其来的暴雨浸渍得模糊不清……

8年后,离开蜗居。我知道,自己已和青春作别。

新闻推荐

“都可喜”等在我国被停止生产销售使用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胡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日宣布,由于疗效不确切,“都可喜”等(通用名为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又名复方阿米三嗪片)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将被停止,其批准证明文件也被...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从9平方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