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外国人演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6-10-25 00:00 大字

 

塬上草

近日,看央视四套《汉语桥》大赛,来自世界各国选手风趣幽默的解答和表演让我感慨万千,我为自己是一个运用和享受魅力无穷汉语的中国人而深感自豪,更为自己因不努力而至今仍然说不好普通话而甚是汗颜。

节目中许多外国选手正是因为抱定“学好汉语,了解中国”的理念,并经过比我们国人付出几倍的艰辛和努力,才提高了自己的汉语水平,并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国温度”,从而才有了在央视展示自己、认知中国汉语文化的能力。那位穿绿裙子的俄罗斯选手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中国画,就是一段中国历史。她精准地概述出了汉字的特性,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高分。的确,在我们祖先那里,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从那些最早的象形文字的记载中,我们能看到小鸟在飞、动物在奔路、人类在不停地行走。汉语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形音义方面的直观感受,还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美好的意境。提到花,我们的脑海里立刻会出现开满鲜花的原野;说起草,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绿油油的草原、草地、草坪;想到水,我们的想象里就会出现奔涌的江河、宽阔的海洋和扬帆远航的船只。这些汉字带着声响、绣着颜色、融进了味道,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这些参赛选手,正是因为喜欢汉字的这种独一无二和妙不可言而爱上了汉语、爱上了中国,他们不远万里地从不同方向奔中国而来,有的还选择永久地留在了中国。学汉语让他们真正地了解了中国、爱上了中华文化。汉语让他们体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等等,看看我们这些朗朗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只要一读起来,就会像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我们的眼前风起云涌开来,让我们感受到只有文字才能带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享受。 近些年,许多国家纷纷兴起了汉语热,使学习汉语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这一方面源自于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另一方面还源自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强大的魅力认同。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往往有不少人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反而感受不到汉语的这种意味无穷和博大精深。 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几乎都以键盘、鼠标代替纸和笔,对用笔写字已经比较陌生了。很难看到或闻到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的那种唯美和清香,也很难享受和体会到汉字在书报上那份独特的魅力。街头上一些醒目的广告牌上,不雅的用语、招贴甚至是错别字屡见不鲜,让热爱汉语汉字的人常常无语、无可奈何,深感惋惜和焦虑。

世界上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惟有汉字。 “文化是我们的立足之根、立人之本。”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不好汉语、运用不好汉语、掌握不好汉语真的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反思这种对汉语文化的淡漠情绪已刻不容缓。这个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向这些外国人学学他们热爱汉语、刻苦学习汉语的执著精神了。

新闻推荐

俄伊尔库茨克有毒液体案死亡人数升至58人

国际短讯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月日电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市居民因饮用有毒含酒精液体而死亡的人数日已升至人。塔斯社日援引伊尔库茨克市卫生部门发言人的话报道说,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