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雪龙”人船安全 将择机突围脱困后会继续科考

平凉日报 2014-01-06 08:07 大字

○船舶设备安全、物资充足

○队员情绪稳定、身体健康

○已开辟约1公里破冰跑道

○等待天气条件转变后突围

最近几天,远在南极的“雪龙”号科考船引起了全球各个纬度人们的持续关注。它成功完成对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52名乘客救援后,受复杂海冰和水文气象条件等影响,目前仍受困于南纬66度39分、东经144度25分的密集浮冰区,部分浮冰厚达3米至4米,距离最近的清水区即开阔海域约21公里。

1月4日17时,记者通过与雪龙船前方连线获悉,船上补给物资充足,101名队员情绪稳定,身体健康,船舶设备安全。雪龙船在浮冰中开辟了长约1公里的“破冰跑道”,等待天气条件转变。1月6日和7日,该海域将有一股热带气旋经过,风向可能会由东南风变为西风,浮冰也会因此产生变化,雪龙船将选择有利时机尝试突围。

被浮冰、冰脊包围,前方、右后方有冰山阻挡,海冰堆积很高,远超雪龙船破冰能力

目前,从雪龙船甲板往外望去,视野里全是白色冰雪,看不到水面。根据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雪龙船距离开阔海域最近约21公里,周围被密集海冰包围,包括大块浮冰和大面积冰脊,部分海冰厚度达3米—4米,前方、右后方各有冰山阻挡,海冰堆积很高,远超雪龙船1米的破冰能力。

据雪龙船上大洋科学家矫玉田介绍,雪龙船周围冰山分别距离船几百米、1公里和两三公里不等,约7座左右。目前雪龙船左舷冰山相对稳定,右边冰山则随着冰流移动。正前方有一座小冰山,移动起来让人有看大片的感觉。为了避免船和冰山撞上,科考队正24小时监测冰山移动速度,使雪龙船和冰山保持一定距离。

此前,为了实施救援,雪龙船第一次来到该陌生海域。在1月2日完成救援行动后,雪龙船准备离开浮冰区继续执行原计划科考任务,但由于复杂严重冰情和恶劣天气的影响,撤离受阻。之后由于气旋和海流影响,浮冰面积不断扩大,不断挤压、叠加和堆积,加上冰上还有浮雪,大大超出了雪龙船的破冰能力。同时周围还出现快速移动的冰山,对突围带来一定风险。雪龙船因此决定在原地等待,待分析预测未来天气和海冰变化情况后,再行突破冰区围困。

雪龙船上的气象预报员于海鹏告诉记者,目前气象条件对破冰不利,浮冰堆积严重。1月3日有一个气旋靠近雪龙船并加大,浮冰堆积越发严重,对雪龙船造成不利影响,气旋目前正在发展,使浮冰堆积更加密集,浮冰之间的缝隙更小,增加了雪龙船破冰的难度。

由于雪龙船此次受阻冰区,对我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原计划的大洋考察和航行任务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考察队其他计划仍在按计划推进,目前南极中山站科考、格罗夫山考察和南极泰山站建设正有序推进,泰山站主体建筑结构框架搭建基本完成。

国家海洋局已成立雪龙船脱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部署脱困措施,全力组织雪龙船救援脱困工作。

1月6日天气可能有转好趋势,目前雪龙船及国内各单位正研判信息,将根据冰情择机突围

矫玉田说,目前还算南极初夏,在南极大陆边缘的海域,有这种多年冰比较常见。由于雪龙船是第一次来到这个海域,对该海域情况不了解,这个地区的洋流有些不规则,考察队开展了海洋观测,采集海水、海冰流速、海冰密集度等数据作为参考。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南极天气瞬息万变,1月6日天气可能有转好趋势,是雪龙船突围的机会。但这个时机非常短暂,需要雪龙船做好准备。雪龙船有160多米长,所谓船大难掉头,要从浮冰区突围,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调整船头方向,以及防止浮冰在船边堆积。目前船上食品、油料充裕,这方面没有困难和风险。难的是等待时机和捕捉时机,并提前考虑到不利因素,比如快速移动的冰山会给突围行动带来危险。

目前,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已接上脱险人员撤离。由于南极光号破冰能力与雪龙船相当,协助破冰也很难达到救援效果,因此双方决定南极光号先行撤离。

除了前方南极考察队积极组织船上气象、海冰观测、物理海洋、船舶航海等相关专业人员加强海冰、冰山变化等监测工作,搜集并分析附近气象、洋流、海冰等资料外,国内各个极地考察支撑单位也对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在了解是否有其他具有强大破冰能力的船只接近这个海域的同时,雪龙船目前主要依靠自身能力,根据冰情而动。

成功脱困之后将继续进行科考

雪龙船受阻以后,原计划的各种考察和航行任务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雪龙”号考察队副领队徐挺称,成功脱困以后他们会继续去进行科考。第一,他们补给各方面的条件都是可以的;第二,船舶上所有仪器设备、人员状况都非常良好。他们原计划4月10日才能返回上海,所以这当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必须要做。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中国海军参演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郑州舰参加中俄海上联合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