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读书闲谈 □陈诗明(右江区)

百色早报 2013-08-07 03:25 大字

 

书读了一些,自然有些想法。当然,我不敢与过去的读书方家、大家相比,但是想法总是有的。正如俄罗斯作家契柯夫说的“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大声叫”,我不敢在此妄谈什么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只能作读书闲谈罢了。

闲谈之一,名著并不是非读不可。说来汗颜,本人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但中国四大名著我只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断断续续翻了,却没留下多少深刻印象。1986年,我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多次试读,读了前面几回后竟没哪次能读完。《红楼梦》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贾雨村判案的一节。不过,不读有不读的理由。与《红楼梦》的家族衰败比,我更喜欢孙悟空能上天入地的魔幻现实;与《三国演义》刘备的虚情假意相比,我更喜欢水浒英雄的侠义肝胆。不单中国传统名著,就连国外的名著也如此,诸如《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等,都没办法看完。究其原因,我想一是书中描写的时代离我们太久远,让人无法深入其中;二是名著都是厚厚的几卷本,读来费神费时,同时,你不可能捧着大部头躺在床上看,那样手太累;三是现在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很少能抽出专门时间来专门阅读大部头的小说;四是外国名著常有大段大段的议论或抒情的文字,看起来让人眼乏。所以,我想名著并不是非读不可。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名著的内容以及各方对名著的评价与解说,感兴趣的可以选择片段体会其中。当然,如果你要是对名著深入研究,那可是非读不可。这又是另一回事了。用心阅读对你有用的书籍,然后把所获、所感用于工作和生活,比你一味死读名著而不知所用要好。

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移动阅读的时代。在候车室,在广场的石凳上,在排队购物的人群,都可以看到年轻人拿着平板电脑、手机阅读。智能手机才出来时,我非常痴迷手机电子书的下载,甚至拿着手机看完了不少图书。为此,我还专门买了汉王电纸书。但是,电纸书用久了,还是不习惯。所以关于阅读,我还是选择传统的纸质书。原因有三,一是传统的纸质书,可以随你写划。看书,未免有些想法,于是要画划、写字,纸质书你就方便了。二是看书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纸质书你就可以查字典做标识。要是你用苹果平板或是手机,标在哪儿呢?三是看书之人大多喜欢枕上看书。这时,拿着苹果平板就不轻便了。何况平板、手机屏的亮光很刺眼,看久了让你直流眼水,很是不舒服。看纸质书就没这样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你拿着纸质书看着你倾心的文字,闻着淡淡的墨香,这时,你会感觉到你面前的文字,就是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有着它们鲜活、灵动的生命,它们会唱歌,会跳舞,能和你诉说关于生命、社会、人生的话题——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它们。我想,这就是现代的阅读载体不可能具备的功能。虽然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阅读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想纸质图书永远不会消失。

关于读书的方法,据说诸葛亮读书是“但观大略”,陶渊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无论是诸葛亮好,陶渊明好,他们读书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读书会意,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培根在《论读书》中说“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这和古人说的“功夫在诗外”异曲同工。读书关键在于“用”,就是把你的阅读感受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和掌握,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经验,由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那是读死书、死读书。

新闻推荐

俄罗斯27岁网球手打假球+赌球被终身禁赛

近日,俄罗斯网球选手库门特索夫因为打假球,被终身禁赛。网球廉政机构(TIU)表示,经过调查,在2010年到2013年之间,库门特索夫至少有12次打假球并参与体育赌博的违规行为,鉴于此,对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