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倾城》 □李星涛

淮河晨刊 2021-01-08 09:04 大字

三毛的书我都收齐了,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娃娃看天下(一)》、《娃娃看天下(二)》、《背影》、《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兰屿之歌》、《送你一匹马》、《清泉故事》、《倾城》、《谈心》、《随想》、《刹那时光》、《三毛说书》、《我的宝贝》、《流星雨》、《闹学记》、《阅读大地》、《滚滚红尘》等,一共23本。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倾城》。我以为这本书所选的文章完全可以代表三毛作品的艺术特色。

《倾城》这部书是用其中的一篇文章《倾城》作为书名的。由此可见,三毛对《倾城》这篇文章的喜爱。这篇文章文字平淡自然,纯真有味,散发着一种清新超脱的气质。行文间,作者不刻意追求语言的技巧,惯于直陈其事,以明朗洒脱的笔致诉说内心的真情实感,文字间流泻着似水的柔情和倜傥不羁的情怀。其间的用语讲究天然的趣味和整体的韵律,以短句见长,一字,二字,三字,四字……交错排列,语言节奏与情调内容的配合十分协调。款款叙述中可以听到那如歌的行板,以及美如天籁的乐音。

《倾城》的故事很简单。写“我”在西柏林苦读德语,因为度假要到东柏林去申请许可,半路上遇到了一位东柏林的军官,承他之助,申请才最后成功。而这位军官,几乎是一见到她便倾倒了,但他情感的流露却极其含蕴、温柔、细致、深刻。全部故事只在于那灵光的一闪。但刹那的过程中却隐藏着某种人世的不幸、人生的不幸和世事的不可能。若以小说视之,这篇《倾城》大约在二分之一以后的部分开始进入了急促、迫切,情节宛如“铁骑突出刀枪鸣”。在这一部分里,作品只用了“反正是不想活了,不想活了……不想活了”简洁的语句,作为情节发展和心理描写的基调。这种旋律急促直接表现主题、叙述故事本体的手法,逼人魂魄,令人意动神摇。

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情节是:一个春花般的女孩,被一双深井似的大眼睛沉入漩涡之后,在寒风凛冽中耗到最后一班车,到非走不可时,却出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最后一班了,你上!’他说。我张口要说,要说什么并不知道,我被他推了一把,我哽咽着还想说,他又推我。这才狂叫了起来——‘你跟我走——’‘不可能,我有父母,快上!’\‘我留一天留一天!请你请你,我要留一天。’我伸手拉住他的袖子,呀!死好了,反正什么也没有,西柏林对我又有什么意义。”“……那双眼睛里面,是一种不能解、不能说、不知前生什么关系的一个谜和痛。直到火车转了弯,那份痛和空,仍像一把弯刀,一直割、一直割个不停。”急促的对话短句,迸发出了雪崩似的力量。深入肺腑的疼和痛,既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流露出人生的无奈和悲苦。

三毛的大部分作品的叙述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于真实自然之中,让作品在散文和小说之间摇曳,《倾城》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前半部分的真实让人丝毫也不怀疑这篇文章所具有的散文特质,而后半部分的恣意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小说的虚构拓展。从结构上看,文章前半部分极力铺垫,多层次点缀,宛若无数溪流婉转回旋,而当这些溪流汇聚到一起,便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后半部分,其情感的大潮遮天蔽日,呼啸而来。整个文章节奏不由让人自然联想到《简·爱》的张弛曲折之美,对比一下《简·爱》后半部分中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对话,再反顾《倾城》中“我”埋了靴子,苦苦哀求德国军官让自己留下来的眼神,你会不由为这篇文章的抑扬顿挫、收放自如的结构之妙而击节三叹。而用来结束全文的老太太的话,又让“我”的情感大潮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和感叹。

三毛的文章,我读得很多。有的篇目幽默风趣,比如《沙漠饭店》,有的文章哀婉细腻,比如《背影》,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比如《老兄我醒着》……但就文字和结构以及气韵来看,我以为《倾城》这篇文章超过了她的所有。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对散文和小说笔法的完美融合应用,更因为这些近乎于意识流表白的文字,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追求美好、潇洒倜傥的自由灵魂。

新闻推荐

大众CEO:苹果造车加速行业变革 带来的挑战大于其他对手

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人民视觉资料图当地时间12月23日,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HebertDiess)在Linkedin(领英)上发帖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