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育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烟台晚报 2017-11-15 10:36 大字

郭秀红急功近利的教育是拔苗助长近段时间,一篇《舍命也要陪娃写作业?听受苦妈妈的自白书》刷爆微信朋友圈,陪读妈妈们各种吐糟,有的陪读妈妈陪读陪出了心梗……家长们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因为对孩子的高期望值,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怕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为了一时的学习成绩,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不择手段,软硬兼施,几近疯狂地逼迫孩子学习。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让孩子的内心干枯,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动力!还让家长自身陷入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无法把眼光放长远,看不到孩子的未来,更没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胸襟。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忽视了孩子本身对人生的体验和整体的全面发展,甚至不顾及生命进程的自然规律,拔苗助长。让很多幼小的心灵过早地失去天真烂漫,背上了沉重的心灵包袱。难道只有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只有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长们才肯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向关注孩子这个人吗?甚至,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也不能幸免。晓彤是一年级女孩,追求完美、很要强的妈妈,给她报了各种辅导班,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晓彤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可一点儿也不快乐。孩子经常说的话就是:妈妈,我好羡慕你,你不高兴了可以发火,可是我不能,我不高兴,就只能忍着;妈妈,我好羡慕别的同学可以不上那么多辅导班;妈妈,我好想玩玩啊!……也许孩子内心还有很多的声音,我们家长是时候静下心来听听了,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渴望,忽视她的心理需求,她将会用一生来追寻。教育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家长们要清楚,除了我们的意志,还有生命进程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尊重。以下列三点,供家长们参考。

一、孩子是因爱而爱上学习,而不是因监督和控制而爱上学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遗憾的是好多孩子卡在了安全感、社交、被尊重的需求层次上,因为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无力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学习的需要。所以,父母只有在意并满足了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被尊重的需求之后,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二、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是我们把他按在桌子前,一学就几个小时,学不会就不准玩,这种超出孩子自身承受力的控制,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厌烦。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往往是人在,心早飞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同:3岁,3———5分钟;4岁,10分钟;5———6岁,10———15分钟;7———8岁,15———20分钟;9———10岁,20———25分钟;11———12岁,25———30分钟;12岁以上到成人才能30分钟以上。

三.给孩子玩的时间,尤其是低龄儿童。玩是孩子的天性。德国哲学家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所以,请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玩会提升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专注力、社交力、培养爱好兴趣、养心、情绪的调节、左右脑的平衡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恰恰是孩子在校学习的基础。

当和许多家长探讨到,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时,大多数家长脱口而出的是,我希望他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可我们正在做的和希望的是一致的吗?这种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教育,是想让孩子走向何方?我们还要坚持吗?有效则坚持,无效则改变。我们需要重新检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向重视孩子本身、重视生命进程的自然规律、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会惊喜地发现,当你重视了孩子本身,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

新闻推荐

有梦,不怕老

胡小满前些天是重阳节,各种媒体纷纷做起了相关的节目,其中一期电视节目是关于养老院的老人的,这些老人基本上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因为有护工、医生、厨师,他们的饮食起居被照顾得很好。我在为这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