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红包”走出“理性的樊笼”需要选择性激励
即日起,北京机动车车主每自愿停驶车辆24小时,即可出售碳减排量,获得0.2元-0.7元的“减碳红包",此外还有电子优惠券等奖励。(6月11日《新京报》)
伴随着社会变迁,老百姓的消费结构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过渡;汽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也逐渐从精英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在给老百姓的交通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空气污染。汽车污染物排放不仅是PM2.5的重要来源,也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在带给我们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理性选择和科技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人们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进入“理性的樊笼";这既是现代社会风险的一个缩影,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结构性困境。这一切,在汽车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工具理性的浸润下,一些机动车车主患上了“汽车依赖症";明明可以不开车,依然习惯了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消费者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在无形之中加剧了环境污染;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显然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倡导低碳出行,需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司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节能减排在本质上是一个公共事务,很容易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搭便车困境"——人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支付成本。“减碳红包"通过差异化、个性化的选择性激励,让参与节能减排的司机们得到了一定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慰藉;“减碳红包"不仅能够切实裨益司机们,也向全社会传递出“节能减排,利国利民"的符号信息,有助于提升老百姓对节能减排的价值认同。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减碳红包"不可避免会引发“七嘴八舌"。赞成者认为,让遵循规范的美德得到遵循规范的利益的支持,“减碳红包"见证了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观念的重塑和更新;也有质疑者觉得,“减碳红包"激励的力度不够,难以对司机们形成“利诱"。说到底,培育社会文明,“减碳红包"只是提升公众价值认同的一种过渡性手段,不能过度依赖。
改善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既是节能减排的建设者,也是节能减排的受益者。“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减碳红包"即使使用价值有限,也值得肯定与赞赏。只有多一些细节推动,节能减排才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
新闻推荐
几千万年前,北冰洋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与咸水海洋隔绝。德国科学家发现,格陵兰与苏格兰之间的陆桥沉到水下约50米深处之后,北大西洋的海水才开始大量注入北冰洋,导致
科普:北冰洋是怎样变咸的据新华社北京月11日电几千万年前,北冰洋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与咸水海洋隔绝。德国科学家发现,格陵兰与苏格兰之间的陆桥沉到水下约50米深处之后,北大西洋的海水才开始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