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检视生命的纯真——读任义长散文集《流年散稿》 袁富民
任义长先生是我的同乡,也是我的忘年之交。2004年先生把自己的百首诗词《心声集》出版,梁澄清为其作序《先生原本是书生》。最近,先生托人送来他新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流年散稿》,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自己灵魂受到醍醐灌顶般洗礼和震撼!如果说读《心声集》使我获得“先生原本是书生”的印象的话,读《流年散稿》则使我获得“先生原本是哲人”的印象!
在《流年散稿》中,先生以哲人的目光、睿智和精准思维,对自己的生命流年作了冷静、理智、客观而真诚的审视,同时也对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的发展、变迁、兴衰浮尘、世相百态、人情冷暖,作了深切的透析和关照。义长先生一生从政,他恪守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那种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从不随俗浮沉的高洁志趣;绝不蝇营狗苟的道德操守。他追求一个文化人“知书达理,融入社会,做点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情。”(《读书漫议》)。他终生嗜书如命,无论职位的升迁浮沉,环境的优越恶劣,即使卧病在床,病魔折磨,他都不曾放弃读书。浸润在他骨子里的是一个正直文人的穆然清气和凛然正气。任职期间“仗剑执纪自清廉”;退休之后亦“温书习史乐余春”。
一个生命来到世界往往是偶然的,但这个生命的轨迹却往往有它的必然性。义长先生用冷峻的目光审视了自己生命的轨迹,昭示了它的必然性——那就是锲而不舍的读书和学习,从不言弃的进取和坚守。这种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和品格,也完满了他看似平常却丰富多彩的人生!
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几乎是困扰他一生的痼疾,但他从不灰心丧气,坚持科学求医治疗,对生命有着清醒而透彻的认知。他以异乎寻常的意志和惊人毅力同病魔做斗争,活得虽不无痛苦,但保留了生命的尊严!他认为,“美好的灵魂和美德,自然快乐的生活,是祛病强身的法宝”;“我们应该从热爱生命的本质出发,从容不迫地理智地遵照客观规律生活”。(《治病与健康杂谈》)由此你会明白,为什么义长能在九死一生中尊严地活着?为什么他在双手剧烈的颤动中写出《流年散稿》?我以为这是生命哲学的伟力,是辩证法的胜利!
义长先生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但他的灵魂是纯净的。他重情重义,这表现在他对亲情的呵护,对友情的珍重,对世情的关注。他对老伴的怀悼,对恩师的追忆,对子孙的关爱,其殷殷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他以饱蘸心血的笔触写道:“一个人懂得珍惜自己的那份亲情,有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两项伟大的成就。”(《怀念丁陈香》)义长先生完满了这两项伟大成就。
一个哲人对待人生、命运、死亡的态度一定是豁达的、坦然的。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老夫子把“得道”看得比生命重要。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指出:“人类所有高级的思想,正是起源于对死亡所做的沉思、冥索,每一种宗教、每一种哲学与每一种学科,都是从此处出发的。”在如何看待死亡的意义上,孔子和庄子都主张超越生死,追求精神的永恒。对此,义长平心静气地说:“对于死亡,我也许不是想明白了,而是受哲人们态度的熏陶,能够坦然面对了。”人对自己死亡的态度应该是人生中最重大也最严峻的课题了!难道能坦然地对待死亡还不能算作哲人吗?
最后,我想说说任义长先生虔诚的文学追求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流年散稿》虽然是一本小册子,然而却是义长先生毕其一生追求知识,追求文学和艺术的心血的结晶。书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他的才情和智慧。先生的文笔是十分洗练而雅致的,有的简直可谓炉火纯青。所有篇章,无论是记事还是述人,无论是品诗还是论文,都有自己独特而精到的见解,字斟句酌,精辟深刻。读之,不仅获得知识的滋养、情感的陶冶,也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那许多哲人睿语,俯拾皆是,值得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也值得如获至宝一样珍藏!(E)②
新闻推荐
准妈妈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怀孕后方向感变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孕期最后一个月,孕妇大脑中关乎找路的主要区域变小,从而影响方向感,容易迷路。研究人员征募30名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