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丰 乐 之 乐 □江正行

滁州日报 2016-10-14 00:00 大字

[摘要] 丰 乐 之 乐 □江正行

国庆长假,对我们这些退休老人来说,正是避峰蜗居之时。看着新闻中到处拥堵、游客如海的图景,忽然向老伴提议说,去丰乐亭玩玩吧。哪里?丰乐亭?我怎么没去过?去了你就知道了,一个好去处。

当天傍晚时分,我们踏进了景区。刚进门,常居沪上的她立刻兴奋起来了,空气这么好,人这么少,环境这么幽静,这种地方哪里找。当古雅的路灯透过树叶发出幽幽的光,路上只剩下我们俩人时,老伴不由地感叹,这简直就是给我们开的私家园林!不行,明天还要来!

第二天果然又来了。游人依然不多。风在林间自顾穿行,桂花散着馨香,你闻或不闻,她都在那里;秋虫在草丛中低吟浅唱,无语的浮雕画廊,讲述着千年之上治滁的欧阳长官,简政事、祈丰年、辟草莱、建山亭,醉醒其间、与民同乐的风流故事。沿山脊拾级升高,左首林木蓊翳的幽谷渐渐落入脚下,右首的视野豁然开阔起来,起伏的冈峦接着西涧湖浩淼的水面,这不就是“滁州山水”的形象代言吗?你看,那伸向湖中半岛上的红色屋顶,看到了吗?屋主人叫迪威亚克,博西华冰箱的德国总管,后来于此处安了家,是安徽省第一个领取“绿卡”的外籍人士。他不但与政府官员很熟,而且有很多市民朋友,常常在夜里与他们喝啤酒,吃排档。在一次庆祝两百万台冰箱下线的纪念球赛上,他倒在了绿茵场上,他的生命连同他的事业,都留在了滁州。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消失了,只有这些山水还在。”老伴在一旁感慨着。这正好契合我此时的默想。看着对面被劈开似的山体,那是曾经的采石场。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回应着市民的呼吁,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瑯琊山体保护工作,硬是从紧张的财政中挤出钱来,补偿几十个采石场搬迁,恢复植被。接着又有石油公司的搬迁,给今天的丰乐亭景区腾地儿,赶上了前几年城市大建设,政府手中的钱多起来了,丰乐亭景区的建设得以铺开、完成,才有了今天这美丽的景致。山水似恒久不变,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用他们一代接一代的努力,积累着物质的文明,精神的财富。踏着滑轮车玩耍的小朋友呀,你知道这些吗?长大了你会懂的。

借着一条小道下得山来,穿过有曲折回廊的茶室,心想很好的构思设计,但尚缺内容的填充。不多步,便是丰乐亭了。亭记石碑,保护原碑,又复制一碑,便人观览,甚好。保丰堂与危楼内廊柱与四壁,遍挂以滁籍名手所作为主的楹联、字画,内容多与文忠公、丰乐亭相关,古今滁人对话,意蕴自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保丰堂后墙外下方,有几块石碑上的字被一个一个地凿坏,想当年红卫兵,响应最高指示,破坏得够认真。

出得丰乐亭,不远处来到醒心亭,一看阶梯太陡,为保护膝盖计,不上了。遂留意起曾巩《醒心亭记》全文。真佩服古代文豪,仅群山、云烟、旷野、草树、山泉、嘉石,寥寥数语,便将此处风景概括净尽(那时还没有西涧湖水库)。尤其精彩的是,他提醒和欧阳修在一起喝酒的哥们儿,你们是在和几百上千年才出一位的大人物一起喝酒,这是何等的幸运!后世仰慕他的人再也不可能有此幸运了!是啊,我们正生活在中华民族即将复兴的大时代,历史上曾有过几次?站在丰山顶上看滁城新貌,欧阳修当年想得到吗?

新闻推荐

向 隅 (外一篇)

国文化主流。以园林为例,设景不可开门见山。《红楼梦》中对大观园这样描写:贾政“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贾宝玉认为,这里“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