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一座厂 一辈子的光阴
82岁的刘俊华老人每天早上会坚持到大庆路的中间林带进行晨练 (记者 雷伟东 摄)
大庆路
时光,慢慢在老人的容颜上刻下褶皱,就如同在街心花园中杨树上刻下年轮一样。当初规划时五十年不落后的大庆路,除了在1986年和2008年进行过翻修维护外,记忆中大的变化便只有西安市为纪念1987年丝绸之路2100周年而落成的丝绸之路群雕了。不变,不是一种保守,而是验证着规划的前瞻性。
■记者 裴磊
当得知记者前来了解大庆路及其周边的发展变化,82岁的刘俊华老人早早地就等在西仪厂101社区办公室。因为老人一辈子的光阴大都刻印在这里。
老人是1959年从空军部队转业到西安仪表厂的,25岁的他刚好赶上西仪厂最后的建设时光。“当时主楼已经主体完工了,那是西郊最气派的高楼。”至今老人谈起依然颇为自豪。
不过,西仪厂还有众多的车间是在席棚子里生产,而他们则需要每天穿过当时还被称作阿房路的沙土路,去工厂上班。
公开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正是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援华的高峰时期,西仪厂便是当时民主德国援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仪表厂。而同处这片区域的原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等也源自此次援建。
正是因为这么多高精密要求的企业坐落于此,门前的这条路不仅要起到通行的作用,还要担负起为这些企业净化空气、隔绝噪声的功能。于是,当时的援华专家在道路规划时,设计了宽达数十米的街心花园。
不过,在刘俊华初到西仪厂的1959年前后,他眼中的这条路还是一条沙土路,现在已经十分有名的街心花园还曾是一片麦地。他在文章《厂门口那片小林》中这样描述:(1959年)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坟墓成堆,杂草丛生,破砖烂瓦垃圾堆,污水坑遍地皆是,夏天臭气熏天,人们不得不捂鼻而过;冬天黄风一吹漫天烟尘飞扬,“黄龙”滚滚直接影响到仪表厂的产品质量和精密度。刘俊华的记忆,与《西安市志》里关于此段路的记载基本吻合:大庆路,始建于1950年,东起玉祥门桥,西至未央路,长6345米,1957年更名为阿房路。解放前东段为田间便道,西段为农田。
因此,也就在刘俊华转业到西仪厂的前后,按照城市规划这条路开始了拓宽改建。玉祥门桥至枣园东路段,改造成了路宽百米的混凝土路面,最有特色的便是其中宽达45米的防护林带。
在这场拓宽改造中,当时在厂团委工作的刘俊华也参与了其中。至今他依然对此记忆尤深,“全厂职工齐上阵,利用节假日和工余时间,开始了建街心花园、营造防风林的战斗。搬石、平地、挖坑,在歌声和汗水中,栽下了四季常青的松柏,繁花盛开的桃李,沸沸扬扬的垂柳,枝条婆娑的槐树,叶片青青的桑榆……还有叶大枝繁的法桐和雄健庄重的雪松……我们栽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苗,而是青年人美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刘俊华:《行道树》)
在整条路拓宽后的1966年,阿房路正式改名为大庆路。
而这时的刘俊华老人也先后迎来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工作则从西仪厂的团委到劳资科再到武装部、宣传部。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林,成为了他和家人经常漫步的地方。
时光,慢慢在刘俊华老人的容颜上刻下褶皱,就如同在街心花园中杨树上刻下的年轮一样。这条当初规划五十年不落后的大庆路,除了在1986年和2008年进行过翻修维护外,记忆中大的变化便只有西安市为纪念1987年丝绸之路2100周年而落成的丝绸之路群雕了。
不变,不是一种保守,而是验证着规划的前瞻性。
在2009年曾主持大庆路改扩建项目的西安市政道桥公司二分公司生产副经理牟正平看来,当年的改扩建之所以也只涉及大庆路丝绸之路群雕段至阿房一路段,就是因为大庆路玉祥门至丝绸之路群雕段当年设计的功能足以满足时至今日的使用,“其间我们进行了线网落地灯配套改造,主体工程依然良好。”
大庆路和刘俊华的故事还没有结束,1994年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闲暇时光,大庆路的街心花园则成为了最好的晨练地点。“每天早晨我要在这晨练一个小时呢。”至今老人还每日坚持着在这里舞剑健身,耳不聋眼不花的他更是将他与西仪厂、大庆路的故事写成了一篇篇文章。
这就是他一条路、一座厂、一辈子光阴的人生故事。
新闻推荐
0月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一辆用彩灯装饰的三轮车停在被灯光点亮的洪堡大学法学院前。 柏林灯光节是柏林市入秋的经典
月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一辆用彩灯装饰的三轮车停在被灯光点亮的洪堡大学法学院前。柏林灯光节是柏林市入秋的经典观光项目。今年的柏林灯光节从月7日持续到日。期间,多个柏林地标性建筑将被绚丽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