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就怕“最不怕淹城市”引发的只是参观潮

南国早报 2016-07-17 00:23 大字

新锐观察

□江苏 郭元鹏

随着今年汛期一些地方暴雨导致城市内涝,青岛又火了。网传由于拥有100多年前德占时期的地下管网,青岛成为“中国最不怕淹城市”,连日暴雨全城无一处积水。德国下水道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神奇?记者通过实地探访,揭开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神秘面纱。(据《京华时报》7月15日报道)

青岛成为“最不怕淹城市”,有人说这是因为德国在侵略时期留下了很好的雨水管网系统。真的如此吗?记者的调查显示,事情并非如此,虽然德国留下的管网依然在使用,但是也只有3公里。整个青岛的地下管网有7000公里。不是德国留下的管网发挥了作用,是青岛自己建设的管网发挥了作用。

成为“最不怕淹城市”不是如此轻松的,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青岛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青岛不断加大排水系统建设力度,截至去年底,所辖六区的建成区面积约566.37平方公里,排水管网总长度约7000公里,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青岛免受内涝的重要保障。而且他们的管网和其他城市不同,都是大口径的管道,设置得也十分科学,有延续性,在邀请专家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整个城市的排水能力,也有效利用了能够利用的所有河道。

最近这七八年时间,每年的雨季,媒体都会聚焦青岛的排水系统,甚至很多城市在雨涝结束之后,都会组织人员到青岛参观。遗憾的是一拨拨的参观人员走了,一次次的参观经费花了,那些城市依然会在每一个雨季成为看海的城市。

“最不怕淹城市”不是用来作秀的,是用来学习借鉴的。有人说,成为看海的城市,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解决的。这话说得在理,因为只重视地上建筑,不重视地下管道的问题,不是眼下才有的,是有历史沿袭因素的。问题是,你到青岛参观回来之后做了什么?老城区的看海,姑且可以归罪于历史遗留问题,可是看看我们建设的新城区,有多少城市不是依然在雨季让百姓看海,让百姓摸鱼,让百姓划着小船送孩子上学?

就怕“最不怕淹城市”引发的又是一股参观潮。要想让城市不怕淹,没有啥法宝,就是踏踏实实搞好地下管网。

新闻推荐

德国科研最高奖“莱布尼茨奖”颁奖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