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幼儿教育最基础的部分,小班教育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幼儿期教育的成败。而小班教育的常规建立又是这基础部分的重中之重。
幼儿园小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分水岭。以前是家里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现在是一两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以前什么玩具都是属于自己独有的,现在要和一群孩子互相分享玩具;以前在家里更多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现在更多的是需要学习在一定的规程内自由的发挥。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学习模式的差异,小班的孩子在才入幼儿园时会出现很多的小麻烦,怎样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怎样让孩子们达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怎样让他们享受到规范带给他们的自由,并把这一切自然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的点滴中,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就是首先全方位进行“常规建立”。
一、始终坚持“站在孩子的角度”
把教室分成不同的区域,相信是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人修建了一栋房屋以后,却没有规划从大门进到房间的道路。而是种上草,沿着人们的脚印走出的路痕修建了这条道路。我们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先是老师预设,再观察孩子们在这些区域活动的情况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比如,生活区里的毛巾是出门体育运动的时候必须带的,因为经常使用,所以我们由后阳台改在了门口;原来设置有表演区,后来发现孩子还小,没有表演意识和经验,根本不喜欢,所以取消了表演区;有的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从家里带一个玩具来陪伴,我们就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区域,让每个孩子都从家里带一个玩具,既是他们的娱乐区又是他们的情感关怀区。
在做一切细致的区域划分时,始终要坚持“站在孩子的角度”,具体说来要遵循以下几个原理:
1、幼儿方便原理
一切区域的规划和设计都是为了幼儿方便使用,所以各种物品陈列的高度都是幼儿的高度。如:玩具柜的背后就是展示区,梅花桩的摆放不能高于五个。
2、就近原理
经常要用的就是教室的中心区,如喝水、集教。不经常用的就稍远一点,比如书包、美术手工展示、体育器械。
3、合理原理
比如集教区的蒙数线,这个线的用处很多。喝水的时候要把幼儿分成三排,幼儿出入还不能碰靠,以免水杯的水洒出;跳舞的时候幼儿自然排队;小班孩子喜欢开汽车,这又是马路;吃饭后,这里是等待区。要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才决定出蒙数线的大小和位置。
4、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根据幼儿爱看的动画片,把各个区角命名为:美羊羊之家、米奇淘气坊等等,让幼儿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舒适感;还根据孩子的喜好增加了生日聚会月。
二、对老师的要求是工作严谨、无缝配合
说到严谨的生活工作态度,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人。德国人的严谨作风仅从厨房就可见一斑。班级分工在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粗泛的,而不是有意识的。所谓常规不好其实是环节不细致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每一个环节细节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化,老师间的配合无缝化。这就要求对工作要进行严密的分工,讨论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改进。以下是一天各个环节的具体改进方法。
1、晨间接待
当班老师不接待,准备当天的活动,活动准备一结束就两位老师一起接待。
2、早操
在大班幼儿开始走步的时候放收玩具的音乐,一个老师负责早操,一个负责鼓励幼儿,生活老师负责给幼儿垫毛巾。
3、喝水
喝水之前放洗手的音乐,然后播放喝水歌。当班老师在放水杯的位置看孩子拿杯子和喝水的情况,生活老师洗完手后就看幼儿放杯子的情况。
4、集教活动
放上厕所的音乐后,放饼干歌幼儿坐位子,再放小手爬律动安静幼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当班老师负责教室里的幼儿,生活老师负责厕所里的幼儿,厕所里的幼儿结束后再到教室里跟班。
5、区角活动
在集教活动结束后,放上厕所的音乐,很快就放走线音乐,边走边等上厕所的幼儿,同时从某一个点位切断,让幼儿开始自由进入区角。(老师的分工同前)为了能观察持续性和全面性,两位老师分别重点观察不同的区域。
6、就餐
幼儿一边如厕、一边洗手、一边穿围兜、一边看电视。这样就节约时间,幼儿被分流,等待的幼儿也有事情做。就餐时,幼儿分组自己排队端饭,每个老师负责两桌幼儿。先吃完的幼儿跟当班老师到户外散步,时间到的时候进教室把椅子放桌子上然后上厕所睡觉。
7、午休
幼儿上厕所的时候,当班老师站在寝室门口一一提醒幼儿上厕所,要求幼儿自己脱裤子鞋子,鞋藏在床下。然后用被子盖上腿,等着老师来脱衣服和盖被子。起床的时候,老师穿衣服,幼儿自己穿鞋子和裤子,把幼儿穿到只有两位幼儿的时候,当班老师在教室组织幼儿喝水,不当班老师在厕所组织幼儿上厕所和洗手,生活老师在寝室里做剩下的事情。
在进行了这样的细致分工后,老师之间的配合没有了空白区域。每个老师的要求一样,时间一长,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孩子自己就知道了,不用老师再多说什么,习惯也自然养成。三位老师各司其职配合很默契,当一个老师需要援助时,每个老师都能明白该怎么援助。
三、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处理问题的小技巧
实际的工作中,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就能够找到很多的小技巧,从而在工作中形成“四两拨千斤”的出色效果。
1、照片对应法
小班幼儿收拾玩具是很多老师眼中的大难题。其实采用照片对应法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幼儿在对照照片收捡玩具时完全用一种游戏的状态达到了老师想要的效果,是观察能力、记忆力、行动力的一次完美配合。
2、标注法
幼儿开始会出现争桌子的情况。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组,比如苹果组、橙子组。幼儿就会有清晰的归属感。还有幼儿会出现争椅子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是在椅子上写名字的方法。很意外的是作为小班的幼儿不仅能够在一天天的实践中认识自己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幼儿还能认识小组其他孩子的名字,并且有时候会帮助朋友放好。
3、转变要求法
幼儿园要求水杯的杯把要摆放一致,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认清杯把的左右方向会有一些难度,于是我们在水杯的固定位置贴上小组标记和自己的名字,要求幼儿把贴有标志的一面向外,这样,孩子们很轻松的做到标志向外,实际上也就做到了杯把方向一致这个要求。
4、环境渲染法
孩子吃饭的时候爱说话,于是,我们一致要求在幼儿吃饭的时候,老师不说事情,对幼儿的提醒和要求也用悄声管理法,幼儿的模仿性和从众性是非常强的,在老师身教的这种环境的渲染下,幼儿吃饭说话的情况一下就会得到极大的好转。
“常规建立”的主语是“常规”,谓语是“建立”,但是“常规建立”的重点却是“坚持”。任何的方式方法要想真正的达到效果,都离不开坚持。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们可以看到常规一天一天的建立,我们可以感受孩子们一天一天的变化,我们可以享受到规范带来的更大自由,我们可以见证教育在孩子们身上产生的奇迹! (安县秀水一小 李萍)
新闻推荐
德国科络普汽车线束生产基地近日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高新区隆盛工业园,于2012年12月正式签约落户,2013年4月开建。进入试生产以来,基地产值已突破3000万元。基地正式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3.5-4.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