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消除职业教育偏见比高考双轨更难

北部湾晨报 2014-03-31 11:44 大字

新闻回放: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将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3月23日《新京报》)

高考双轨在国外并不新鲜,德国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只有26%的人选择上大学,而超过58%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或专科学校。这源于德国有一整套制度作为保障,并且市场供需关系产生了支配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短缺量就高达60万人,有的企业为一些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价,就是招不到人,最后不得不聘请国外下岗的高级技工。对此,有人将其归咎于社会的职业偏见,认为是不理性的教育观念所致。这种理由表面上成立,其实却有失偏颇。

职业偏见绝非天然形成,时下职业教育动力不足,根本上在于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一套从教育到就业,从权利保护到薪酬保障的配套体系,最终使得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热情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代加工的初级阶段,制造业的创新力不强,房产和金融显然更具吸引力,这不是高考双轨制可以解决的问题。

高考不是职业教育最大的拦路虎,有没有双轨制都不影响考生的选择。现在职业教育近乎于“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几乎没有领导干部、社会名流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反复强调职业教育重要的人的孩子也未必愿意去。另外,职业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教育的选择存在误区,教师缺乏技术实践,自然难以教出一流学生;二是校企间没有建立紧密联系,学生要么在学校中僵化学习,要么成为企业“不给钱的劳动力”;三是缺乏一流的职业技术院校,也没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教材;四是技术人才没有可靠的就业保障和稳定的成长空间,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

上述原因制约了技术人才的成长空间,也使得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动力不足,校企共建无法实现,于是职业教育长期处在初级水平,这才是时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说高考双轨制只是改变了供给,那么如何激活需求才是改革的关键。因为消除职业教育偏见从来都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市场和经济问题。唯有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现实,进行教育层面的改革,并以此配套一系列的措施,高考双轨才会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堂吉伟德)

新闻推荐

廉价洞洞鞋暗藏健康风险废料制成品含致癌物

不知从何时起,“洞洞鞋”开始风靡市场,在大街小巷上几乎随处可见穿着洞洞鞋的人们,男女老少各种人群对这种洞洞鞋都亲睐有加。无论是在人潮涌动的商场里还是信息交汇的网络电商平台上,总少不了洞洞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