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由就是脑子没障碍车海朋(右江区)

百色早报 2013-05-08 05:09 大字

 

最近读柴静的《看见》,不时被书中的某句话戳中痛点,继而豁然开朗,所谓读书识理,大概就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吧。

几年前我尚有一点儿当记者的抱负,一心想要把自己芝麻大的才华施展到新闻上来,可是连一家晚报类的面试都没能进入,身边的人安慰我说,你写得不错,可能是这次招聘的门槛太高了。我忿忿地想,能有多高?

诸如此类,是我们涉世之初会频频遭遇的现实,如今我早已出离了那种愤青式的愤怒,却又不能很好地说服自己,直到在这本《看见》里读到了这句话: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我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柴静告诉我们:“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

我没有试图把这本书归为励志书的意思,虽然它饱含正能量,事实上,这是主持人柴静讲述其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

在那“十年”,非典来袭、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在每个重大新闻现场,总能发现柴静的身影。陕西一老农民,在利益驱动和某些别有用心的“父母官”撑腰下,用一张年画仿造了华南虎踪迹现场,把全国人民唬得七荤八素,真相一次次被谣言搅浑,柴静一遍遍地追问:“老虎是真的吗?”;从这儿到那儿,征地使农民丧失耕地,搬迁家园,拿着少得可怜的补偿眼睁睁坐吃山空,她拉着失地农民粗糙的手,关切地看着他们的眼睛;2003年非典肆虐,柴静深入疫情最严峻的医院拍到29名感染者;当药家鑫的母亲在屋里哭泣,她走过去,扶住她的肩头……为一个个刚性的调查报道,柴静羸弱的身躯奔走在大地上,带着某种情怀和理想,她勇敢地去现场,穿梭在镜头里,而那些足迹也被她一一呈现于书中,记录了中国社会十年变迁中的某些横断面。

读这本书,有时候会晃神,因为我很难把这些社会大事件与一个镜头前轻言细语、娇弱的小女子联系在一起,在我的潜意识里,柴静这样的女子,应该活在与咖啡、互联网、电影这些小资情调在一起的文艺女青年的世界里。

但这样的“柴静”世间有千千万,可这不是主持人柴静,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柴静,是历练和打磨而成的。十年前,央视要给白岩松找个女搭档,柴静因此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

柴静记录了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在任何一个社会事件中,每个人都深嵌其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你我必经受,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如今我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其中有句话深得我心:“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很累,就是头脑被牵绊太多了,《看见》也讲了德国人卢安克的故事,这是个真正的自由人,这老外带着自由重过于分数的西方教育理念,扎根广西大山里一干就是十几年,“我不敢向学校要工资,因为我怕学校向我要考试成绩。”他让人们对价值观产生疑问,他掀开生活的石板,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

我读书几乎抱有一种偏见,曾经对明星、主持人写的书嗤之以鼻,排斥他们书中那种天生的优越感,所以,最初是带着“主持人中柴静的文笔最好”的期待翻开了《看见》,然后就一次次证明我的判断,在这本书中,见闻、见地、常识不断跳跃闪现,虽常常涉猎到社会重大主题,但读起来却不沉闷,因为作者精巧的文笔、明快的节奏感,消解了内容的沉重感。

新闻推荐

女子穿高跟鞋跑百米仅14秒

茱莉亚  近日,长腿美女茱莉亚跑出了高跟鞋百米世界纪录,成绩是14秒531。茱莉亚在德国创造的这一成绩,让她成为世界上穿高跟鞋跑得最快的女选手,同时还创造了百米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