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谈谈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金城江区第四中学 黄柳文

河池日报 2012-10-10 00:34 大字

 

什么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为全面和准确,他的理论要点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放矢能力,具有对过程的掌控和协调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狭义上讲,教师应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具备教育教学的技能方法,要有新课程理念下的转变和创新能力。广义上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教师还应注意积累知识的外延,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做到这桶水能满足学生要求,让学生喝得好,能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这种“带得走”的东西除了获得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的东西能融入自己的心灵,积淀为人格、能力、气质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一桶水”。

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人性魅力,教师的情感和行为,及教师处理和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都是教学效果最优化取得的关键因素。“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教师形象和魅力是“折服”学生的法宝,学生有崇拜心理,你是他的偶像,他就是你的“粉丝”,自然愿与你交流,喜欢学你教的学科,有了兴趣,就有目标,会努力去学习。教师还要有对教育教学的情感,关爱学生,与他们和谐相处,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去做他们的恩人,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自然会回报我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真正做到这种境界,你就一定教得幸福,学生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的课前准备,如同舞台表演前的排练,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课前准备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精心地准备。课前准备应做到:一、读标准。要熟知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理清教学程序;二、读学生。培养人、开发人,首先要认识人、理解人。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兴趣有深有浅,潜力大小有异。了解这些区别,注意教学的层次,把握和设计好教学内容的深浅、方法手段的选用,做到因材施教;三、制订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以教材和课标为依据,制定学期、章节、课时计划,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根据各章节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确定重点难点,收集和补充相关信息,然后选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方法,保证课堂教学各环节衔接自如,落实和实施“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注意把握好系统性、适应性、灵活性、方案优化性、艺术性,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探究和互动氛围的创设。

课堂教学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这一平台,贯彻和落实好教学计划,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呢?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和做好以下几点:1.运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好“导演”。教师的素养和魅力,是影响和吸引学生情感趋向的引力,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对自己的这种“崇敬”,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要利用好语言的精练、流利和幽默,或抑扬顿挫,或一泻千里,发挥语言独有的感染力,并配合利用肢体语言和良好教态,吸引学生的眼球,展现教师的“伟大”形象。教师要有“见机行事”的协调能力,灵活机动的控制节奏和教学进程,能引领学生的行为;2.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伙伴关系。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

 

。大量事实表明:人的创造精神有赖于他们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为基础,师生在感受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平等、坦率、真诚的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参与在平等、信任、关怀的环境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动

 

“接受”知识;3.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新的现代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以生为目标”,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冲破“封闭式”教育,形成“开放式”教育。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具有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的需要;4.全面参与合作学习及师生共存。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在演主角,学生是群众演员,学生最多集体或个别回答“对”、“不对”,学生极少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往往出现的窘境是:要么教师滔滔不绝自我陶醉,学生却疲倦乏味,难以投入;要么少数优生心领神会、兴致高昂,后进学生则是云里雾里,兴趣全无。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全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原则,“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在经历探讨、交流、争论的过程,品尝获得知识的喜悦。

 

 

 

课后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对学生而言,“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掌握知识,还需要在课后温习、运用。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课后复习,作好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批改、辅导、思前顾后。按常规要求,教师课后的工作是教学反思、批改作业、测试卷和预习指导。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找出教师本身教学的得失,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根据知识前后的联系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和预习;2.方法的交流和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学生理解和领悟程度如何,老师应当了解和关注学生,组织他们交流,共同提高;3.加强心理沟通,排忧解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有学习上的,有思想上的,有心理上的,教师应扮演朋友角色,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和关心他们,使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习惯上、素质上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教学是一项复杂繁重,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是“教人做人,传授真知”的育人工程,我们教师担负着这项伟大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只要我们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念,做到对教师职业“痴情”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对科学“执著”的爱,就一定会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新闻推荐

IEEE预测: 2025年路上六成汽车会“说话”

你能想象,未来道路上的汽车都会讲话吗?“嘿,哥们,往左边挪挪,压着线啦!”……这可不是梦,这是机器和电脑的语言。日前,据全球最大的科...

 
相关新闻